由贝聿铭参与设计的教堂,曾抗7.3级地震,被誉为20世纪最美建筑
关注头条号:AS国际建筑与空间,私信回复“分析图”,即可免费获得2000张分析图资料。
2014 年,美国盖蒂基金会(Getty Foundation)选出了 10 个全世界最美的 20 世纪建筑。其中一个竟在台湾一所教会大学的草坪上,它就是台湾东海大学内的路思义教堂。
路思义教堂在我国的台湾省,地处渝东南大学的校园里面,是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和台湾建筑师陈其宽设计,之后的执行与施工监造,主要由陈其宽负责。建成于1963年。
东海大学,位于台湾的台中市,是建于1955年的一所综合性基督教大学。
去台湾中部旅游的时候,这座教堂肯定是不能够错过的一个景点,这里是整个东海大学的象征。每当到了毕业季的时候,教堂门口就会出现很多的学生在这里合影留念。
路思义教堂的外观呈三角形,看上去简洁大方,并且极具对称美,就像是一双正在祈祷的手一样。空间下宽上窄,引得视线从下而上仰望天空。周围草坪可以供游人,四片干干净净的混凝土,用最少的方式,展现了最完美的力与美。
构想之初,教堂建筑形式已有一套模式,设计者希望破除这道的观念,将本土的文化传统,结合基督圣爱牺牲之旨意,创造具时代性与精神性。
设计者将信仰空间定义为全校精神所寄托之处,将基地位置设于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并未遵循古典配置座落于端点,而是将教堂座落于校园的中心之地,形成核心的象征意义。
贝聿铭起初想用砖砌哥德式的建筑,但因台湾多地震而取消此意,后来由陈其宽以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状,逐布修正形成现在的教堂造形。
建筑由4片薄壳构成,双曲线的形状,让内部自然受力。壳体从上到下,逐渐加宽,壳体边缘由边梁增加刚度,使屋檐曲线更具有美感。教堂外墙由釉面菱形砖覆盖,反射出天空和草地的色彩与图案。
由于曲面内部应力沿曲度方向进行,使内部无弯折力产生,曲面厚度遂可减少,内部增加交叉的补助小梁,用以承受复杂的结构力量。
教堂结构材料最初拟议采用砖砌墙面,后拟改为木造,最后才决定采用具可塑性的钢筋混凝土。
教堂的外立面并不那么平滑,每块瓷砖的颜色,也都不一样。陈其宽先生说,就是要斑斑驳驳的,就是要留人的痕迹,不应该那么完美。
在教堂屋面外部用瓷砖瓦,采用黄色富有我国宗教建筑性质,菱形瓦和月部交叉的格子梁,构成形状呼应的视觉美。
教堂的结构材料,用的是钢筋混凝土,从下往上越来越细的格子梁,不仅体现了线条交织的美感,同时可以承受整个建筑的重量。
室内空间,高达20米。无梁无柱,却能屹立不倒。屋顶整个裂开,让光线进来。
瓦分为两种,每隔一层瓦上有凸出的钉头,借此钉头形成的线条,来增强双曲面的曲度。
曲面顶部,由几个混凝土块连接。它们是可以松动的,有避震的作用。1999年台湾发生了7.3级的921大地震,附近很多房⼦被震倒了,但路思义教堂没受任何影响。
教堂修建于1960年代,当时的施工队非常天才,在没有电脑的历史条件下,利用二维图纸,竟然盖出了三维的建筑。这个项目放在今天来看,都是很有难度的,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路思义教堂,是20世纪建筑的代表作。它由美国出版商亨利·路思义出资建造,他是《时代》《财富》《生活》杂志的创办者,被称为“时代之父”。
教堂仿佛是从地里生长出来一般,绝美而安静。它实现了建筑师设计时的初衷:“教堂乃全校精神之所寄”。
路思义教堂是东海大学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全校师生的信仰家园。
校园东向台中平原,尽收眼底,远吞山光,气象万千,教堂坐西朝东,适得其宜。教堂座席容四百五十人,为全校师生半数,座席在堂之东,神坛则位于西端,晨曦自东窗而入,朝会时,神坛浴于晨光之中,当亦有助于神思。
-END-
对建筑留学作品集有任何想了解或疑问可联系顾问老师: vx:1734315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