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告诉你人生不易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著名诗人、书法家,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贺知章和亲妹妹玉真公主的大力推荐下,唐玄宗李隆基看了李白的诗赋,对李白的诗歌才华非常钦慕,就决定召李白进宫相见。
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面见当今天子这个喜讯后,他兴奋不已,以为实现自己远大政治抱负的机会来了,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里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年冬天,李白来到了长安城。进宫朝见那天,李隆基亲自降辇步迎,宠爱有加,“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然后,李隆基与李白就当世的一些事务进行了交流,李白凭借自己的学识和对社会的观察,对答如流,李隆基是点头称赞。
李隆基毕竟是有为的皇帝,他阅人无数,这一番交谈下来,他断定李白不是搞政治的人才,但是,在诗歌艺术上确实是罕见的天才。李隆基量材录用,他命令李白供奉翰林,任务是陪侍在自己左右,写写诗文供自己娱乐。
时间久了,李白看出来了,李隆基不会重用自己,只是把自己作为他的御用文人,为他赋诗纪实娱乐使用而已。李白很是失意,他渐渐地厌倦了这种生活,就像他以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李白整天与贺知章、左相李适之、汝阳王李琎、草圣张旭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以至于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描述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管你天子不天子的,老子不伺候了。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隆基终于忍不下去了,决定赐金放还,他很客气地给了李白一大笔钱,把李白打发走了。
李白知道自己的政治前途基本上已经结束了,他怎么打算的呢?“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4,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是李白在《庐山谣》里的自述。
于是,李白选择了逃避现实,准备寄情于山水。他漫游三山五岳,四处寻仙访道。离开长安后,李白首先来到了洛阳。在这里,他和杜甫相遇了,两位伟大诗人惺惺相惜,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两人三次结伴同游齐鲁大地,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记述了二人的亲密程度:“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漫游到了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南朝萧齐时期,著名诗人谢眺曾在宣州担任太守,在这里的二年,谢眺恣意山水,心情爽快,创作的激情勃发,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首诗里,谢眺写出了“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一千古名句,在《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一诗中,他写道:“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这些诗对仗工整、清新自然,使谢眺的诗歌创作无论是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推向了自己的顶峰,故此人们尊称谢眺为谢宣州,为了区别另一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人们还称他为“小谢”。
李白极为仰慕谢眺,为了追随偶像的足迹,他在这儿暂时居住下来。谢脁楼,又名谢公楼,是谢脁在任宣城太守时在陵阳山顶所建,是宣城登高览胜的佳地。一天,李白登上谢眺楼,凭楼远眺,江山如画。他追慕前贤,思绪万千,写下著名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一诗: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过了一段时间,李白的一位叔叔李云有事经过宣州。李云又名李华,是著名的散文家,当时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他乡遇亲人,李白是分外高兴。
在李云要离开的时候,李白又来到“谢朓楼”设宴为叔叔饯别。在宴席上,李白借酒消愁,向叔叔诉说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懑、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以及今后的计划打算。在酒精的刺激下,李白奋笔疾书,写下了他古风诗歌代表作之一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经离我而去,想挽留也没有办法挽留。让我心绪烦乱的,是今天出现的更多的烦恼和忧愁。
长风万里,送走了南归的鸿雁,面对宣州城的美景,我们正好可以畅饮美酒,酣醉于高楼。
叔叔您的文章有着建安文学刚健慷慨的风骨,中间的南朝出了一个诗风秀朗清发的“小谢”,他也像我的诗风。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神思飞跃,像是要飞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忧愁就像这流水一样,你抽出宝刀想去斩断它,可是,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想借酒来消愁,可是,喝得越多,结果反倒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够称心如意,还不如明早就披散了头发,驾着一只小舟在江湖上自由自在地漂流。
这首著名的送别诗以“饯别”为题,却不去过多地叙述离情,而是以李白“跳脱”的思维,更加注重自己情感的抒发。
李白通过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遭遇,他看透了这黑暗污浊的世道,再也不想与那些奸佞官僚之辈同流合污,由于对这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他决定效法"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不得志的时候就披散头发,纵酒弹琴,自己一个人驾着一艘小舟,在江湖上自由自在的漂流。
诗中运用了浪漫形象的比喻方式,蕴含着李白强烈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他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他跳跃跌宕的思维方式,尽管他烦忧苦闷,却并不低沉阴郁。全诗真挚的思想感情与艺术结构的腾挪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读后很容易引发读者们的共鸣,遂成为影响广泛的千古名篇。
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他心灰意冷,在《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词里,苏轼也打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台湾歌手黄安受到这首诗的启发,直接化用、引用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几句诗,创作出《新鸳鸯蝴蝶梦》这首流行歌曲,随着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的播出,风靡一时。一时间,大街小巷里到处都哼唱着:“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
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会称心如意,怎么会少得了烦恼忧愁?大多数人没有李白的资本,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不易,上有养育之恩未报,下有抚育之责要尽,举杯消愁愁更愁,逃避不是办法。人们只能是硬着头皮,打起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且行且珍惜吧,这就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的人生,这就是悲催和幸福同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