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轮纹病-枝干和果实重要病害之一,如何科学防治?
作者简介: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国农科院教授,果树专家。199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从事果树营养学研究,一直深入到农业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在全国南北果区建立了1200多个优质高效示范园。发表论文20余篇,著书有《曹泳春务果论》和《果树营养循环学》。
轮纹病是苹果枝干和果实重要病害之一。常与干腐病、炭疽病等混合发生,为果品生产的重大威胁,有蔓延加重趋势。
一、为害症状
枝干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渍状或小溃疡斑,稍隆起呈疣状,圆形。后失水凹陷,边缘开裂翘起,扁圆形,直径达1厘米左右,青灰色。斑上有稀疏小黑点,多个病斑密集,形成主干大枝树皮粗糙,故称“粗皮病”。
果实受害初以果点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后变褐扩大,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病斑,其外缘有明显的淡色水渍圈,界线不清晰。病斑扩展引起果实腐烂,烂果有酸腐气味,有时渗出褐色粘液。
二、病原
轮纹病菌与干腐病菌同属1个种,但它是专化型。其小黑点是病菌的子座。1个子座含1个分生孢子器或子囊腔室。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
三、苹果轮纹病发病特点
轮纹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干病部组织中越冬。春季由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涌出灰白色孢子角。春雨中分生孢子分散、传播到枝干伤口、皮孔和果实皮孔附近,产生芽管侵入树体,然后潜伏。
带菌果并不发病,待近成熟期和贮存期发病。品种抗病性有差异。富士、王林、千秋等品种高度感病。
四、发病规律
轮纹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是初次侵染和连续侵染的主要菌源,于春季开始活动,随风雨传播到枝条上。 在果实生长初期,因为有各种保护机制,病菌无法侵染。在果实膨大期之后,病菌均能侵入,其中从7月中旬到8月上旬侵染最多。
侵染枝条的病菌,一般从5月份开始从皮孔侵染,并逐步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新病斑,翌年病斑继续扩大,形成病瘤,多个病瘤连成一片则变现为粗皮。
在果园,树冠外围的果实及光照好的山坡地,发病早;树冠内膛果,光照不好的果园,果实发病相对较晚; 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高于75%或连续降雨,雨量达10mm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田间孢子大量散布及侵入,病害严重发生。
山间窝风、空气湿度大、夜间易结露的果园,较坡地向阳、通风透光好的果园发病多;新建果园在病重老果园的下风向,离得越近,发病越多。果园管理差,树势衰弱,重黏壤土和红黏土,偏酸性土壤上的植株易发病,被害虫严重为害的枝干或果实发病重。
五、植保要领
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并于9月和11月用涂干器各喷涂一次1:1普德金。
2、采果后入冬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在开春3月发病前,用普德金原液涂抹病斑或1:1喷涂枝干,10—15天一次。
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不可大水漫灌,要适量浇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同时要预防冻害。
六、防治方法
1、春秋进行两次清园,清除果园的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铲除越冬菌源,在早春3月、夏季6月、秋季9月、入冬前11月用涂干器喷涂1:1普德金。轮纹病严重的枝干,可先刮除枝干上的病瘤及老翘皮,刮除病瘤后要先涂华太隆高效愈合剂。
2、生长期喷药保护,使用药剂种类、时期、次数,与果实套袋或不套袋有密切关系。对不套袋的果实。苹果谢花后立即喷药,每隔15~20d喷药1次,连续喷5~8次。在多雨年份以及晚熟品种上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3、贮藏期防治,田间果实开始发病后,注意摘除病果深埋。果实贮藏运输前,要严格剔除病果以及其他有损伤的果实。
【大农圈】里有躬耕农业的种养大户,也有洞悉市场的企业家;有神通广大的产业经纪人,也有逼格超高的品牌策划人;有研究农业的教授,也有制定政策的官员;还有村官、投资家、电商达人……这个圈子,给你的不只是市场信息,还有一大批有价值的农业朋友。
如需加入,请点击文末【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