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歧视有多严重,最高种姓“婆罗门”权力有多大?
印度是世界上种族等级制度最严重的国家,投胎是一门技术活在印度非常形容到位,“婆罗门”是印度权力最高的种姓,他们是天生的贵族命,享受着从出生就开始的专属贵族特权,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礼教思想的核心,告诉人民处于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情。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刻在每个印度人的血液里面的,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印度种姓制度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还有最下面的被称为最低等的达利特贱民,婆罗门是最尊贵的种姓,他们主要是僧侣贵族,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宗教对印度来说一直都是非常的重要,婆罗门可谓是权力滔天。
在很多别的国家,普通人从底层的身份晋升有很多的方法,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或者直接与达官贵人联姻都是可以的,但是在印度低等种姓的人想晋升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教育权利,低种姓的普通人民长期都是处于劣势地位。
低种姓的人在印度是没有人权的,如果某个高等级的精英不小心碰到了一位低种姓的从事厕所保洁人员,他就会赶快回家洗澡已冲掉身上下等人留下的“污秽”,在我们国家经常能看到保姆阿姨跟主人家一起吃饭的场景,但是在印度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他们在主人家里几乎都是不能出现在主人的视线范围里面。
印度近些年开始想要慢慢废除这个种族的等级制度,因为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恶习对印度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便是婆罗门种姓,1889年尼赫鲁出生于安拉阿巴德市,他的家族是印度著名的甘地家族,先后诞生了尼赫鲁,英迪拉和拉吉夫三个总理,所以他们家族在印度的政坛可谓是一手遮天。
16岁的时候尼赫鲁前往英国进行学习,对婆罗门来说教育资源唾手可得,别的种姓都要抢着上学的学校名额,而婆罗门却有专门的属于自己的学校或者直接是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做私教,因为婆罗门的人不能忍受跟比他们低种姓的人一起上学。
尼赫鲁虽然出国接受了高等教育,他才华出众,看似是一位追求平等的人,但是他却目空一切,脾气暴躁,高傲自负,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种姓制度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争取印度的独立不代表争取印度人民的平等独立。
尼赫鲁去世之后,他的女儿英迪拉继任新一代总理,他们除了垄断印度政界最高阶层之外,精英职业也全部收入囊中,整个社会的阶级分化固若金汤不仅无法从外部消融,也无法从内部打破,除此之外,婆罗门教的法典更是为女性套上沉重的枷锁,童婚制、嫁妆制、萨蒂制度大大增加了她们的痛苦。
《魔奴法典》规定:女孩早婚是宗教义务,女孩要在8至12岁完婚,30岁的男子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高德姆宗教经》和《拉希沃拉衍家庭经》认为女孩在初次月经前就要确定好婚事,如果谁没有这么做那就是罪人,相反的如果女儿在月经到来之前完婚,父亲去世之后可以升天。
虽然印度政府在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并于1978年规定男女的法定婚龄为21岁和18岁,但在印度的很多偏远贫困地区,童婚仍然十分流行,《魔奴法典》还规定:妇女出嫁必须准备陪嫁嫁妆,陪嫁越多神就越喜欢,因此父亲应该不惜一切代价给女儿准备嫁妆,一些女性陪嫁少,过门后被夫家虐待甚至被烧死,很多妇女受不了夫家的凌辱还会选择自杀。
一个女人一生只能结一次婚,在丈夫死后这个可怜的女孩也将守寡终老,最残忍的是萨蒂制度,为了表现妇女的忠贞,这一习俗要求妇女在丈夫去世之后也要跟着陪葬,他们认为通过萨蒂制度随夫的女性可以获得升天的机会。
难道印度低种姓的人就不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吗?的确如此,曾经有一位首陀罗种姓的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的一所大学获得了教授的工作,但是在学校里面遇到婆罗门种姓的学生,他依然要鞠躬避让。
如今的印度虽然法律中明文规定了禁止种姓歧视,但是生来贵族与生来贱民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印度人早就意识到这种落后的制度为印度的发展带来了阻碍,所以印度这些年一直在制定和修改各种法律制度,希望能彻底改变传统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和种姓关系,不得以种姓为理由限制平民进出商场、浴池等公共场所,力求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现代化城市。
在政府官员的任命和聘用方面,不得以种姓等级排斥歧视,这就开始意味着低种姓的普通平民也可以担任政府官职,新宪法采取《成人普选制》最低等的贱民和其他所有平民一样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大大提高了低等平民的政治地位。
印度政府每年都会拨出一笔钱用于改善低等平民的生活状况,并解决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大学招生也被要求给低种姓学生保留席位,坚信印度的种姓制度总会有土崩瓦解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