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遗产”真强大,后代吃了2000多年:第77代孙出生就是巅峰
孔德成:中国最后的贵族1920年的大年初四,山东曲阜城内,一座占地180亩的豪华大宅内,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一个年轻产妇生孩子。府邸四周戒备森严,田中军亲自坐阵,而徐世昌作为大总统也特地安排了这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大宅里传来了铜锣匡匡的声响,敲响了十三下。按照惯例,这代表着一个男孩的降生。人群沸腾,爆竹声声,全城庆贺。这位备受瞩目的男婴,就是孔子第77代传人——末代衍圣公孔德成。
作为孔子的后代,孔氏家族自孔子时代起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历朝袭爵图。因为孔子的地位崇高,他的后人都受到了历代帝王的重视。自汉高祖刘邦封了孔子第9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后,孔子的后代嫡长子孙都能享受世袭的爵位。
尽管封号经历了许多变化,但从宋仁宗在1055年封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开始,一直延续至民国24年(1935年),这个封号一直沿用至今。作为衍圣公,孔德成领受朝庭供养,拥有大量土地且免除赋税。
孔氏家族的地位显赫,特权显著。比如在明末清初时,孔府名下的土地分布于6个省、30多个州县,总面积达2150大顷(645000亩)。
孔府的地位也相当高,元朝时为从二品,明朝时为正一品,可称为“班列文官之首”,到了清朝,百官朝见时,他们可以列在内阁大臣之上,更可在紫禁城里骑马、走御道。
作为孔子第77代传人,孔德成在出生时就备受瞩目,甚至孔府开启了重光门来隆重迎接这位“小圣人”的降生。孔德成的降生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最大的原因在于他是孔子的遗腹子,关乎着“衍圣公”的承袭。
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先后有4位妻妾,但前妻和纳妾都未能生育。直到第三任妻子王氏怀孕,谁也不知道孩子是男是女。但孔德成的童年并不平凡。在他3岁时,父亲孔令贻因病去世,他的母亲也因产褥热病逝。
在百日宴上,北洋政府大总统下令,孔德成成为31代衍圣公。从3岁开始,孔德成就有了重要的“工作安排”,孔府的祭祀活动必须由他亲自主持。
孔府为了给孔德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将一处庭院改建成私塾,专门供他读书,还特地安排了两个姐姐陪读。他的老师们也都是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艺术家。孔德成读书十分勤奋,除了经书、书法、数学等科目外,还学习英语和古琴。
他的私塾有许多位老师,孩子们每天都要上学,没有休息日。孔德成还要应付孔府各路贵客的来访,亲自招待应酬。这些特殊的经历让他在年幼时就展现出了成熟老练的形象。1935年,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去世后,他成为了孔氏家族的“掌门人”。
他的姐姐相继嫁人,孔德成变得更加孤独。1936年,他大婚。然而,命运赋予他无尽的荣耀,同时也让他忍受着高处的孤独。1935年1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更改了孔德成的称呼,将其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德成享受着“简任二级”待遇,月薪为430银元,一直发放到1949年。在1949年眼看不敌解放军的国共内战中,蒋介石计划逃往台湾,他除了要带走所有储备的财物外,还发出密令,要求带走三个重要人物之一的孔德成。
孔德成举家迁往台湾后,在台北复建了孔家庙,继续倡导儒学。他享受着孔门奉祀官的特殊待遇,月薪高达17-18万新台币。他开始登台讲学,主要从事教职工作。从1955年开始,他在台大担任教授,直到2008年因病退休。
尽管孔德成享受着孔门的余荫,但他并不复衍圣公时期的辉煌与尊崇。然而,孔府的金字门联仍然在彰显着这个圣门一族千百年间的显赫与骄傲。与其说香火的存在是最重要的,不如说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的文化传承才是更加重要的。
这种传承一直融入了中华骨血,从未中断。2008年,88岁高龄的孔德成病逝,安葬在曲阜的孔家祖茔。尽管孔德成的子孙仍然享受着孔门的荣光,但他们已经不再拥有衍圣公时期“万世一系”的辉煌与尊崇。
回顾孔德成的一生,他承载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任,并在艰难的时刻坚守自己的信仰。他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当代仍然能够发挥作用。对于孔德成的一生,你有何感想?你认为如何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