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毛主席:一个北大教授,一个北大图书管理员,两人暗自较量
要说起中国近代史上功绩最为卓著、能力最为出众的人物,那必定是毛主席无疑。他是不仅新中国的缔造者,带领万千穷苦民众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而且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极为优秀的诗人、书法家、思想家、书法家等,为我国的现代思想文化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那一首《沁园春·雪》,不仅遍数三皇五帝,而且其中自然流露出的豪迈与积极乐观的精神,惊艳了整个现代诗坛。
但就这样一位功绩巨大,在中国历史上都少有的出众人物,甚至世世代代流传于青史供人敬仰的伟人,却曾在年轻求学之时,遭到了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与校长的著名学者胡适的贬低评价,说他水平太差,根本上不了北大。
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毛主席与胡适的求学背景
要说起两人之间的交集,那就不得不说两人的求学背景。
胡适是中国旧文化时代最早系统地接触到西方思想的文化学者,曾经在靠着庚子赔款前往美国留学,对美国先进的科技与文化思想产生了“迷恋”,甚至认为要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那就不得不全面照搬美国的“民主”制度。
在他回国以后,不仅靠着留学背景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在他倡导下的“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深刻的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文化面貌。
可以说,此时年仅26岁的胡适无疑站在中国文化金字塔尖的那一批人,功成名就,意气风发。
而毛主席相对胡适来说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了,在他年轻的时候,虽然学习天赋极高,但是对于学校死板教条的填鸭式教育十分的反感,所以成绩只能说一般,最后只是考上了湖南中等师范学校。
后来,毛主席由于迫切地想要改变劳动人民悲惨命运,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与向往,于是决心前往中国最高知识殿堂北京大学求学,然后出国留学深造。
不过,求学所需的花销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毛主席虽然是小地主出身,但却远远无法承担这笔费用,最后还是在一干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才堪堪凑齐了前往北京的路费。
到了北京,为了省钱,毛主席只能暂居在自己的恩师杨昌济家中,对于前路该怎么走几乎是一筹莫展。
好在杨昌济对于自己的这个学生极为欣赏,于是颇下了一番功夫,将他安排在北京大学做图书管理员,并可以在闲余时间旁听北京大学的课程。
此时的胡适与毛主席的地位差距无疑是极为巨大的,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北京大学的教授,每月五百大洋的薪资,而另一个只是一个平平无奇、一文不名的图书管理员,月薪只有八块大洋。
正是由于两人的地位相差极大,所以胡适与毛主席虽然在学校有过些许接触,但交往并不深。
不想考北大的毛主席
对于毛主席来说,其思想从小就与他人不同,始终有一种极为豪迈、乐观向上的抗争精神,敢于向当下腐朽的“真理”进行抗争,打倒一切束缚于人民之上的东西。
虽然毛主席的学历不高,但是其在社会中底层摸爬滚打的经历,早已造就了一个思想上的巨人。可以说他的思想高度,早已达到了另一个境地,是胡适远远所不及。
但是,超前的思想必定是无法被常人所理解的,只会被大众讥讽为“神经病”,因为可以理解更高级思维的,必定是同一层次的文化巨人。
就像佛陀与老子,他们的思想层次无疑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可以理解他们思想的,恰恰只能是他们这种达到“圣人”层次的人,绝大部分人即便浸淫一生也只能了解一些皮毛。
而像毛主席,就属于这种具有超前思维的伟人。而此时,他就已经形成了自己思想体系的雏形。
正因为如此,在北大旁听的时候,毛主席认为北大的课程实在是太过于腐朽,对于自己救国救民的方略毫无用处,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必要,所以便打消报考北大的必要。
除此之外,在当图书馆管理员的过程中,毛主席遍读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著作,认为其大部分使中国摆脱目前的情形毫无用处,即便是出国留学,也不过只是浪费时间罢了,从而熄了自己的出国留学的心思。
对于毛主席这样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人来说,一座小小的北京大学又怎么能束缚得住自己的呢?
自古以来,只有伟大的人可以成就一所大学,从未听说过一所大学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人。伟大的人从来就不是学校可以培养出来的。
毛主席与胡适思想的不同
对于胡适来说,大部分接受的都是新式教育,后来还曾前往美国进行留学,在他们的影响下,思想趋为西式。
除此之外,由于彼时的中国极端贫穷与落后,同美国这样极为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各个方面都无法比拟,以至于胡适在思想上彻底被西方同化,成为资本主义与“民主”制度的鼓吹者,就如同现在诸多清北留学生一般。
但对于毛主席来说,他的思想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中了,而是一个超越这两种思想将其粘合在一起的“实用主义”者。
在他的心目中,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底蕴、如此伟大的国家,西方任何的思想都不足以将其改变,只有靠中国自己传承下来的文化才可以改变这一切。
他敏锐地看到,中国是否可以摆脱任人宰割的境地,全在于是否可以工业化。而想要使得中国这样如此庞大的国家迅速迈入工业化,全在于是否可以实行计划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
由于资本的趋利性,要想使中国完成基本工业化,无疑是痴人说梦,隔壁大国“印度”就是这样的反面教材。而只有共产主义,具有这样的特性,还能使得民众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改变当下贫穷落后的境地。
就这样,毛主席将自身受华夏文化熏陶的思想,完美地将其与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特有的“毛泽东思想”。
而“毛泽东思想”客观来说,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然,正是由于思想的不同,交情的浅薄,所以使得胡适自始至终对于毛主席就不屑一顾,甚至别人就毛主席考北大向其问询一事回答说:毛主席根本不算是我的学生,他仅仅是个图书馆管理员,按照他的水平,是考不上北大的。”
不仅如此,在抗日战争之后,胡适给毛主席发来一封长篇电报,其中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束手就擒”,最终将自己与毛主席仅剩的一些友谊消耗殆尽。
而毛主席也十分的豁达与幽默,在新中国建立了以后,他对此调侃道:“假如胡适要是愿意从台湾回来的话,北大图书馆馆长的位置是最适合他的。”
结语
对于毛主席是否可以考上北大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的功绩早已被历史所铭记,与天不老,与地同疆,深深的留存在了人民的心中。拿他与北京大学做比较,几乎是一种亵渎。
时光荏苒,自毛主席逝世之后,一晃四十五年过去了,但他的思想仍然屹立不倒,在今天仍旧拥有着借鉴意义。不得不说,只有真正优秀的思想,才可以经得住时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