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善战 威震南疆-刘昌友率40师收复老山作战回望
按语:云南老山作战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是我军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山岳丛林作战的典范战例。这场作战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样式转换多、指挥层次高、作战效果好,积累了许多现代局部战争的宝贵经验,在共和国的战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年是老山作战胜利38周年,1月31是收复老山40师师长刘昌友将军逝世三周年的忌日。今天,我们回望老山作战,总结经验教训,既是对牺牲战友最好的缅怀、对刘昌友将军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未来战争有益的启迪和昭示。
刘昌友
闻名中外的老山,位于中越边境12号与13号国界碑之间中国一侧,地处云南省麻栗坡县东南部、天保口岸东北部。
老山核心战场,包括老山主峰地区、662.6号高地、那拉地区、八里河东山地区70余个高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平均坡度约40°,靠近主峰约为60°至70°,地形北陡南缓,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骑线点。谁控制了老山主峰,谁就扼守住了对方的咽喉。
1979年,越军趁我后撤之机,占领了我陆地边界包括老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者阴山在内的所有骑线点,越境构筑工事,埋设地雷,安插竹签,并打死打伤我许多边境军民。边境群众有家不能归、有地不能种、有学不能上,纷纷撤离或躲进山洞,人民生命财产受到重大威胁和巨大损失。
为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尊严,中国边防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于1984年4月28日向老山地区发起进攻。这一天,我军万炮齐鸣,数千勇士用青春生命,用热血忠诚,在密林中奋力搏杀,收复了我神圣国土——老山,拉开了各大军区野战军五年轮战的序幕。
首战老山、收复老山的是英雄的步兵第40师,指挥这次作战的是师长刘昌友。他指挥部队仅用1小时54分就攻占了老山主峰表面阵地,4天之内就收复了老山地区被占据的68个骑线要点,尔后率领部队坚守老山3个多月,取得了歼敌4500余名的辉煌战绩,出色完成了中央军委、昆明军区赋予的“收复老山、坚守老山、交好老山”的任务,创立了鼓舞全国人民的以“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
服从大局 精心备战
老山防御之敌是越军“王牌部队”——313师122团,他们构筑了以坑道与钢筋混凝土工事为骨干、交通壕与土木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防御阵地,形成了大口径火炮、迫击炮、高射机枪、重机枪、轻机枪远近、明暗结合的交叉火力网,阵地内外有防步兵壕、绝壁、铁丝网、陷阱、竹签等防御设施,宽正面、大纵深、高密度的混合雷场,使老山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1983年12月14日,40师师长刘昌友奉命到昆明军区作战部受领作战任务:40师和配属加强部队共15个团以上单位,担负老山地区拔点作战任务。
刘昌友,云南丽江人,1937年9月出生,1954年10月入伍,从新兵开始就在40师部队服役。1970年2月,在作训科当了7年参谋后被提拔为科长。任科长的9年里,刘昌友注重选人、用人、育人,作训科人才济济、成绩突出,被上级和部队官兵称为“精英团体”。他任科长时带出的参谋,有6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
1979年8月,刘昌友从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学习结束,师党委首长安排他担任侦察支队支队长,率全师侦察分队赴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执行侦察作战任务,这也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继续。他严密组织抵近侦察、敌前捕俘,在扣林山、662.6高地两次作战歼敌80余名,捕获敌少尉军官1名,荣立战时三等功。谁也不曾想到,这次“补课”,竟成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战事之一——老山作战的“课前预习”。
受领任务、回到部队后,刘昌友迅速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宣读军区、军作战命令,传达军区、军作战会议精神,部署40师作战任务。他特别强调,老山作战,必须服从政治外交大局,打好政治军事仗,控制好作战规模,打要打得胜,停要停得住,保证上级意图的实现。
在深入学习领会军委作战指导思想和上级命令指示的基础上,刘昌友师长、陈培忠政委和一班人认为边境地区进攻作战夺地是第一位的,歼敌是第二位的;夺地有可能立即攻克,有可能久攻不下,一定要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实现夺地的目标。他明确提出,这次作战“任务是拔点、关键是时间、目的是全歼、要求是守住”,主要作战目标是“打好首战、攻克老山、收复领土、守住阵地、痛击敌人”,具体要求是“攻得快、伤亡小、消耗少、战果大”,基本战法是“打头”(老山)、“敲牙”(1072高地)、“割脖”(662.6高地)、“斩腰”(634高地)、“断腿”(那拉口子)。对于防御作战,他强调要着眼守土与歼敌并重,守土有可能寸土不丢,有可能得而复失,一定要因势而战,在与敌对弈、反复争夺中取胜,要“精用兵、巧用炮、活用战术”“坚决守住、寸土不丢,代价要小、战果要好”。这些观点要求,既体现了上级作战思想,又符合战场实际,为夺取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刘昌友在日记里写道:1984年2月22日,是我一生中记忆最深的日子。这一天,我们40师全体参战人员,多梯队先后由部队驻地出发,夜行昼宿,向战区摩托化开进。
部队进入集结地域后,立即展开有针对性的临战训练和补差训练。刘昌友提出必须着力解决好秘密穿插能到位、克服障碍上得去、步炮协同配合好、纵深战斗歼得了、初期防御稳得住等五个重难点问题,要求部队按照“三从一大”,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强度、超负荷进行临战训练,给各级结合作战任务、预想各种困难和解决办法提供了依据。40师据此下达“五训法”训令:针对方案训,选择相似地形模拟训,针对作战中的重点难点破解问题训,大强度超负荷训,各机关、部队、兵种联合训,全师官兵刻苦练兵、紧张备战、枕戈待旦,为取得作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战训练期间,刘昌友要求部队从离开集结地域起严格实行无线电静默、严密组织战区交通管理、提前分批囤集作战物资、适时组织炮火佯动、严密组织开进接敌。2月22日,部队进入麻栗坡集结地区后,即以军前指的名义下达战区交通管理规定,实行进入战区的通行证制度,并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分在五个点上严格检查控制,减少了战区人员活动和车辆流量。4月19日,接到拔点作战预先号令后,充分利用炮击作战期间部分车辆在战区活动的“常规”,采取夜进夜出、单车活动的方法,分三个晚上将700吨物资秘密运送就位。拔点作战前,担任炮击任务的分队将炮击由平常在昼间实施,改为昼夜无规律实施,尤其是加强拂晓时射击,给敌造成错觉,掩护部队行动;普遍进行夜间负重静肃行进训练和驾驶人员闭灯驾驶训练,临时没收了官兵的烟、火、手电等发光物品;船头地区老百姓照常下地干活,一日三餐炊烟四起,公共汽车照常卖票,晚上按时放电影(实际上是一个侦察连化装活动,老百姓、农场职工早就疏散了),还动员群众适时疏散隐蔽,并将部队接敌路线上老乡家的狗进行了处理,隐蔽部队行动意图,保证了攻击的突然性。
4月25日17时30分,各参战部队秘密向进攻出发阵地开进。在40公里左右的路途中,步兵分队战士负重40公斤左右,在敌火力威胁下秘密隐蔽开进,有的官兵累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往前走。作为一师之长,刘昌友看着疲惫不堪的部队在黑暗中艰难行进非常心痛,十分着急。他指示运输分队组织数十辆汽车闭灯驾驶,将一线攻击分队指战员分批输送到待机地域,节省了首批攻击分队官兵的体力,为出其不意发起进攻创造了条件。
27日6时,步兵部(分)队克服重重困难,前进至待机地域疏散隐蔽,17时利用夜暗开始秘密接敌。刘昌友果断命令攻击部队官兵放下生活物资和土木工具,只带适量枪弹药和必备的防护装具,轻装快速前进。他告知一线指战员,越军在老山屯积的军用物资多数是我们支援的,型号一样,只要攻上老山,部队就会有足够的弹药供给。
这天晚上,老山地区下起了小雨,显得格外安静,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大军正向他们扑来,死神正向他们靠近……
28日2时30分,各穿插分队越境向预定目标穿插,各攻击分队占领进攻出发阵地。直到此时,当面之敌还认为“中国军队无异常活动”。攻击发起后,守敌猝不及防,仓皇应战,阵地上留下了不少赤身裸体的尸体。守敌还在用无线电报告:“还没有发现,敌人就已经上来了!”
知人善任 巧用精兵
打仗,任务部队的使用是关键问题之一。作战会议召开后,刘昌友师长、陈培忠政委立即召开40师党委常委会。会议开了一整天,作训科派专人做记录,还有录音。如果决策正确,没有啥说的;如果决策失误,上级就会追究责任,处分、判刑都有可能。在这个时候,谁发言都很慎重,有的常委小心翼翼,不肯轻易表态。刘昌友很少考虑个人得失,整个会上他讲的话最多。
这次会议的重点,就是研究任务部队的使用问题。根据师长刘昌友、政委陈培忠和参谋长王继堂的提议,决定由118团及配属部(分)队为师主攻团,负责攻歼老山主峰地区之敌,3营为主攻营,2营为助攻营,分别从东西两翼向老山主峰对进攻击,1营和120团1连为穿插分队,120团2营为预备队,待118团夺占老山后,接替该团防守老山;119团及部(分)队为师左翼攻击团,负责攻歼662.6号高地地区之敌,相机歼灭那拉之敌;120团(欠2营、1连)担任前运后送任务;122团为师预备队,配置在铜榙、那谢、马嘿地区;师决心采取“秘密穿插,边打边插,先围后歼,翼侧突破,向心攻击,边打边剿,速战速决”的战术手段,全歼守敌,而后转入防御作战。
刘昌友遵循“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原则和“山岳丛林地作战要小群多路、多方向攻击”等战术要求,针对敌防御部署纵深浅、没有弹性的特点,要求主攻团第一梯队兵力占全团3/4,步兵形成5:1的兵力优势,炮兵火力形成2:1的优势;各级副职加强下一级指挥,机关1/3的人员随攻击分队作战和指导作战,承担作战胜败责任;主要方向上突击连不留预备队,以提高进攻作战的首次突击力;多个攻击群队,从不同方向同时发起攻击,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攻击效果。
4月28日5时56分,随着两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了。6时30分,炮火延伸,全线发起冲击,攻击部(分)队分数十路向老山地区68个目标猛扑。
119团团长张又侠和师炮团团长赵扣斌在119团指挥所共用一张地图,共同指挥炮火准备,掩护部队迅速开辟通路,采取徐进弹幕射击方式,支援步兵发起攻击。119团分三路向662.6号高地分进合击,担任收复那拉地区作战任务的2营6连于5时56分发起进攻,在3连的配合下,顺山梁子攻击,仅用7分钟就一举攻占了662.6号高地。收复老山地区首个主要高地的第一份捷报报到师指挥部,师长刘昌友和政委陈培忠在向上级报告这一喜讯的同时,把它通报给了全师各参战部队,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
副师长任忠一直随担负老山主攻任务的118团团指挥所加强指挥。118团3营、2营从东西两翼向老山发起攻击,战斗异常激烈。2营5连很快就占领了老山西侧的52号高地,5连尖刀排在副连长张大权带领下,仅用1小时54分就攻上了老山主峰表面阵地。8时30分,118团团长刘永新向师长刘昌友报告,我团用时1小时54分攻占了老山主峰8个高地的表面阵地,动摇了敌之防御。这一喜讯立即上报,并通报了各参战部队,部队攻势猛增。经反复争夺,师团果断令预备队提前加入战斗,10时50分攻占了老山主峰。
29日17时15分,师令122团3营投入战斗,在119团3营的配合下,向那拉地区发起攻击;29日20时,攻占146号高地以北地区;30日12时46分,全部攻占那拉地区,全歼该地区守敌。5月1日打扫战场完毕,调整部署,加修工事,转入防御,防敌火力报复和兵力反扑。至此,老山地区被侵占的所有高地,都回到了中国军队手中。老山进攻战斗,共毙敌876人,伤敌337名,俘敌9人,缴获各种火炮28门,各种枪支164支(挺)和大批弹药、物资。
作战期间,刘昌友非常重视总结经验教训,先后三次利用战斗间隙,认真分析战斗情况,及时肯定成绩、剖析问题,和作战部门的同志一起研究提出:拔点作战要强点开刀、强行攻坚,并肩突击、分进合击,攻剿并举、速战速决;重点用好六种打法:多梯队编成,多点向心攻击;穿插迂回,分割围歼;小群多路,侧后攻击;增大首次突击力量,保持接力攻击力;边打边剿,打剿结合;由攻转防快,防敌炮火反击。这些战术战法在攻占八里河东山中得到了验证。
八里河东山与老山隔江相望,位于船头东北3公里处,与老山形成控制船头地区的犄角态势。在老山地区全线转入防御后,军区前指决定41师122团负责攻占八里河东山,由刘昌友师长组织指挥。5月15日凌晨,战斗打响,部队仅用5分钟就攻占了31号高地,9分钟后攻占45号高地,62分钟后就全部拔除了八里河东山被占的6个据点,打了一个漂亮的攻歼战。
6月中旬,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兼陆军总司令阿铁上将亲临老山战场视察后,感慨地说:“这几天来,一直到刚才为止,我一直在想,和你们相比,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看来这个答案今天被我们找到了,那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不光只在武器装备和兵力投入多少上,从某种意义上讲,靠的是高超的指挥艺术,更靠的是精神和士气。”
把握关节 活用战术
刘昌友特别关注战局重心的转换,时刻牢牢把握作战关节,灵活运用战术战法。转入防御作战后,他明确提出“宁挖工事累死、也不让敌人的炮弹炸死”,组织部队边打边总结经验边构筑工事,使阵地能藏、能打、能走、能存,要求部队必须运用好七种战术手段:择要据守,合理布兵;少摆多屯,添油抗击;精用兵,巧用炮;开展冷枪冷炮活动,零敲牛皮糖耗敌;组织侦察渗透,以特对特;择机而战,反冲击歼敌;阵内清剿,消除隐患,夜间防守只投弹、不打枪,打枪必须见尸体。
在经历“5・3”“5・9”“6・11”等数次连、营、团级规模反攻失败后,越军仍不甘心,下达了“MB-84”战役计划,决定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反扑,誓言在“三个月内”收复“失地”。根据情报,越军抽调了约4个师的兵力,准备与我决一胜负,极有可能在7月12日发动军师级规模进攻。
7月10日,军区前指在磨山召开紧急会议。形势紧迫,会还没开完,刘昌友就让作训科科长通知各团及配属作战的团队主官迅速赶到师指挥所听候命令。
在师里召开的抗击敌大规模反扑作战会议上,刘昌友沉着果断地说:“我们今天开这个会,非常重要,是部署关于粉碎敌人大规模攻势性的作战问题。军指首长认为,敌人会在7月13日以后发起进攻。可我不这样认为,我们从前沿观察到的情况看,敌人平时保持正常开饭,但今天下午提前开饭了,敌人电台也由正常联络次第改为6日6次、1日2次、4小时1次、2小时1次,直至以吹风为信。这些情况表明,敌人已经完成了进攻准备。我判断敌人大规模进攻可能就在12日或13日,也许就在今晚,我们必须立足于提前打响、抢占主动。各单位特别是119团、120团及所属分队,必须在11日凌晨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战斗打响后,119团先打前两天,118团在曼文待命;第三天由118团接替打上三天,119团休整;119团休整中把三个营合并为两个营,第六天再上阵地。师直属队各类人员编为三个连,作为预备队,在平寨开展应急训练。各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一仗打好,把敌人打痛、打怕、打服,打出40师决死雄风的气势!”
散会后,刘昌友把119团参谋长李明书留下来,想听听他的看法。李明书说:“师长,恕我冒昧,直说吧,不是明天,就在后天。”李明书在收复662.6号高地之后,冒着生命危险,不断到前沿阵地了解敌情、分析情况,他列举了敌人各种异常情况征候,提出敌人可能发起进攻的时间,使刘昌友对自己的判断更有了把握。
40师党委确立了“不打则已、打则必歼”的作战原则,根据刘昌友的建议建立师炮兵指挥所,实行炮兵指挥员与步兵指挥员同一张地图、面对面协同指挥,使步炮协同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有了明显加强。刘昌友反复强调步炮要建立感情、协同指挥,步兵要主动给炮兵指示目标,炮兵要有呼必应,炮群之间要会跨群支援、敢打近战,前观要到一线,炮兵要敢上“刺刀”(上山),把炮兵火力运用发挥到极致。他还提出此次反击作战要以炮兵火力歼敌为主,“敌打我阵地、我打我前沿”。有人听不懂,他解释说:敌人炮火攻击我军阵地,敌步兵就冲锋到我阵地前沿了,这时我们就应该炮击阵地前沿,这叫作“你打我放空炮,我打你致命伤”。大家听了拍手叫好!
7月12日凌晨,老山地区大雾弥漫,在清水河两岸的炮火反准备过程中,师前方观察所报告发现有兵器的撞击声、砍树声,还有电筒的闪光,我军技侦人员破译了敌168炮兵旅“3点钟开饭完毕,进入阵地”的情报,东山方向也有电筒的闪光。师指挥所判断,敌人的大规模进攻前的展开要开始了。刘昌友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并决定使用炮火反准备计划。
为探明敌人进攻的虚实,3时30分决定进行试探性射击,先组织值班火炮进行3分钟射击,看看效果如何。3分钟射击后,前方观察所报告,敌人没有动静。刘昌友很吃惊,怎么会没有动静?没打着,还是敌人没有来?难道是敌情报告和判断有误?不可能!他当即命令炮指,组织四个炮兵营按原计划、原射击地段对敌人主要接近道路、预定展开地域地区、炮阵地、指挥所等目标再进行5分钟压制射击。
结果,不到5分钟,前沿报告来了,各观察哨报告也来了,我军炮兵打乱了敌人的战斗队形,敌人伤亡很大。刘昌友松了一口气,3时50分命令炮指组织全线炮兵射击,各炮兵群、团属火炮全线炮火反准备,双方展开激烈炮战,彻底打乱了敌进攻的准备。据截获的敌电台信息,敌174团团长、副团长都被打伤了,全团伤亡过半,最后团长伤重死亡。
凌晨5时,敌在我军炮火不断袭击的情况下,仍然从7个地段发起了进攻,但始终未能冲过炮火封锁线。据被俘的敌人讲:你们的炮火太厉害了!我们进攻的部队被你们炮火拦阻杀伤,队形打散,伤亡惨重,约二分之一阵亡,副营长和3名副连长受重伤,1连、2连伤亡最重,3连只剩下30多人,我们的后续部队上来一批被打掉一批,根本上不来。
7时,敌继续进攻,在643号高地方向一个突破口上,敌人踏着同伴的尸体,仍在冲击,我连续打退敌十余次轮番攻击。战至19时,敌伤亡惨重,才全线败退。敌“MB-84”战役行动,投入一个加强师的进攻遭到惨败。经14小时的激战,我军毙敌3700余人,未丢失一寸阵地,取得了“7•12”大捷,彻底打破了敌“40师攻不下老山、也守不住老山”的狂言,创造了热带山岳丛林地防御作战的经典战例。
在防御作战中,刘昌友针对越军游动炮打得准、转移迅速、隐蔽适当等特点,决定采取以“游”战游、隐真示假等多种打法应对。敌一个152加榴炮连对我军威胁极大,我军始终未能发现其配置地域。7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几个观察所几乎同时报告,发现它正向我军阵地开炮。刘昌友当即命令易登灿副师长赶快核实,标定诸元一定要消灭它!很快情况就报上来了,刘昌友马上命令:“200发急速射,打掉它!”前方观察所报告命中目标。第二天,我军截获敌情报,该连3门炮被击毁,1门大架被打断!事后,有人问:为什么打一个榴炮连要用200发炮弹?刘昌友坚定地说:我宁愿用2千发炮弹来减少我们一个战士的伤亡!
超常保障 军工万岁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打后勤。刘昌友始终坚持作战与保障并重的观点,坚持超前保障、超常保障,既立足于部队自身保障,还要依靠军民融合保障,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老山攻防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具有参战部队多、时间紧迫、战斗激烈、地形复杂、运力单一、弹药保障需求量大、要求高等特点,经历了战前准备、炮击作战、进攻拔点作战、防御作战等阶段,各级采取提前进位、定点囤积、昼夜突击前运、集中主要运输力量抢运伤员、烈士等办法,从而做到了供得上、救得下、开得动、修得好、保得了,为前线的作战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20团在老山进攻作战中,主要担负配属和军工任务,在作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前,团长谢圣明、政委何兴平多次找师首长表决心,请求担负最艰巨、最光荣的作战任务。刘昌友、陈培忠都担任过这个团的主官,从感情上来说,他们真想让这支老部队在战场上一显身手,多立战功,但打仗是一盘棋,有主次、有轻重、有前后区别,总得有人打主攻,有人打助攻,有人当军工,不可能都去打主攻,必须服从整体的需要。刘昌友向两位团主官谈了师里面的考虑后,两位主官表态:“请师长、政委放心,我们120团坚决服从大局,保证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进攻配属保障任务。”
部队向进攻出发阵地徒步机动时,刘昌友到一线攻击分队检查部队开进情况,当他看到背着沉重的单兵携行物资、冒雨在泥泞的山路上缓慢行进的战士,当即停了下来,把全部装具背在身上试了一下,居然没能从地上站起来!原来战前师团要求士兵要带砍刀、十字镐、400发子弹、8枚手榴弹、3天干粮,却不知所有装备加起来有多重!他当即拍板,为进攻中的士兵“减负”,8枚手榴弹变为4枚,子弹从400发变为200发,由行军状态调整为战斗状态。同时要求伴随的军工人员隐蔽跟进保障,战士冲到哪里就把弹药送到哪里,既节省了官兵体力,又确保了部队快速接敌、按时到位。
这样一来,120团保障进攻战斗的任务更加艰巨,全团官兵叫响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保证了一线部队枪炮有弹打、人员有饭吃、物资送得上、伤员救得下、烈士运得回。在最紧张的四天五夜的进攻作战中,全团圆满完成了配属支援和跟进保障任务,为老山进攻拔点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担负主攻、助攻老山地区作战的部队官兵,由衷地高呼“军工万岁!”并纷纷为他们请功。
据统计,从2月20日进入战区至8月4日退出战斗,40师部队共消耗弹药6138吨、油料1230吨、燃料5028吨、各类食品7367吨、马草料716吨、营房物资701吨、被装物资55吨、各类药材40吨、日用百货847吨、各类工程器材1400吨、各类通信器材105吨,共计23627吨。日均消耗144吨,仅弹药一项,在124天作战时间里,日均消耗就达49.5吨。
“7•12”大捷后,师后勤部部长刘仕功向刘昌友报告:“‘7•12’这天,消耗师属以上火炮炮弹3.9万发,达1151吨;各种枪弹80万余发、投掷手榴弹人均1箱,共计2000余吨。其中,122榴弹炮平均每炮消耗约6吨弹药。”刘昌友告诉记者:7月12日,我师炮兵发射300多吨炮弹,炮管都烧红了,迫击炮换了3次撞针,战后团属迫击炮都报废了。40师炮团1炮连在这一天的战斗中,发射炮弹多达1985发,全连人均装填炮弹3吨。火力主战是老山作战的最大特色之一,中国军队早已告别了“缺弹少枪”的年代。
血性担当 精神永存
刘昌友曾面对媒体记者,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辱没中国军人保卫和平、创造和平的神圣使命!”这句话,彰显的是中国军人的血性担当,蕴含着的是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
1984年元宵节后,刘昌友就要带领部队上前线了。离别之际,他的妻子杨锡凤十分担心地对他说:“你可要好好回来,家中的四个老人、三个姑娘和我,等你平安归来!”他对妻子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谁不想平安归来?将士难免阵上亡,也许打完仗,烈士陵园里最大的那座坟就是我的!”
看淡生死,方知肩上责任之重。老山作战期间,刘昌友自始至终都感到自己肩负着沉甸甸的家国责任,任何事情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下一丝迁就。多少年后,刘昌友回忆起仗马上要开打了,还组织指挥所“搬家”这件事,始终觉得那是他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也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抉择之一。
曼棍洞,是一个天然的山洞,四周被树木覆盖,一条暗河从洞内穿过,虽然距老山主峰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左右,但敌人炮弹炸不着,特工摸不过来,通公路,交通方便,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指挥所所在。
40师的方案是指挥所开设在曼棍洞,但军首长不同意,要开设在干田村后面的凹地。刘昌友几次三番阐述自己的想法:“干田地形太暴露,八里河东山和1019号高地上的敌人,还有敌方的汉阳、夫妻观察所一目了然,不用望远镜就能看清干田全貌,随时在监视着这个地方。军、师指挥所放在这里,肯定要遭到敌人炮击!”但军首长坚持己见,认为在干田便于指挥、观察部队的攻击行动。为避免指挥机关被打掉,刘昌友及时向昆明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炮兵部等几位部长反映了这个情况,请他们向军区首长汇报。
战斗快要打响了,军、师指挥员和机关部分人员已经进入了干田指挥所。4月27日17时许,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来到磨山军区前指,听了军主要首长的汇报后问:“有没有想过,你们现在开设的指挥所,在战斗打响后,很可能就是敌人炮击的重点目标?不能因为这么一仗把我的军、师指挥所打掉了,马上把指挥所搬进山洞里,没有什么条件可讲。”
接到转移指挥所的电话已是27日18点钟了,刘昌友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上级总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发愁的是大战在即,全师部队都在隐蔽接敌中,联系不上,他身边的警卫力量不足15人,怎么办?好在他早就留了一手,在向军主要首长提出指挥所选址建议时,就安排师司令部在曼棍洞内做了一些准备,以便上级同意转移指挥所后,不至于措手不及。可要在几个小时内把指挥所转移到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当即安排找人,不管见到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全部立即到指挥所集中。还不错,大约1个小时后,找来了30多人,仅用不到6个小时的时间,按时完成了指挥所转移任务。
果然,战斗打响后,我军炮火准备刚开始不久,敌人的炮火就进行反击,干田遭到了敌人炮火的密集打击。5月19日,刘昌友正好在芭蕉坪地区检查防务,亲眼看到敌人再次用密集炮火袭击干田村,把红土地耕犁了两三遍,大部分都是燃烧弹烧的,一间房子不剩,只留下了一片红黑相间的焦土!他心中暗自庆幸,又十分敬佩身经百战的军区谢振华政委的先见之明和果断决策。
收复老山后,5月3日,刘昌友立即冒着枪林弹雨,上到老山主峰阵地观察地形、分析敌情。他刚到山顶,就遭到敌炮火袭击,一发炮弹落在他附近,警卫员刘俊骑一下子就把他推倒在地,趴到他身上,炮弹炸起的土块把好几个人都埋住了。周围的战士吓坏了,赶紧跑上来营救。好在这发炮弹是延期引信,入土1米才爆炸,如果是瞬发引信,他们就躲不过死神的邀请了!刘昌友腰椎间盘骨折,此后几十年经常腰疼。防御作战期间,他又六上老山,有时他刚刚离开阵地,敌人的炮弹、高射机枪就打了过来。
从师指挥所去军区前指开会,都要经过“三转弯”,这里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每天定时射击,发现目标随时射击。有一次,刘昌友的车子遭到敌炮兵直瞄追击,前后左右都是炸点。驾驶员罗继成问:“走不走?”刘昌友说:“走!不走你等人家瞄准了好打?!移动的目标不好打,你可得把方向盘把稳了,不要没被敌炮火打着你,倒把我送到沟里去了!”这种情况,40师班子所有领导都经历过很多次。
7月12日,敌大规模反扑时,对150号、159号、169号高地实施了三次“波浪式冲击”。为避其锋芒,师命令119团按原定方案逐次放弃那拉地区前沿5个高地,待敌占领后,用122榴弹炮覆盖射击,以火力杀伤敌人。14时,119团请示是否可以反冲击了,刘昌友回复:“还早,再继续打。”16时,得知敌方向上级报告占领高地的一个加强营只剩下30多人了,刘昌友立即命令开始反冲击,119团用不到两个连的兵力,在两个小时之内全歼了各高地之敌、收复失地,创造了主动收缩阵地、实时组织反冲击歼敌的成功战例。
这个作战方案,刘昌友曾向昆明军区张铚秀司令员报告过,张司令员说:“你这个计划太大胆,万一收不回来怎么办?”刘昌友回答:“没有问题,我们会周密计划的。”但张司令不同意,刘昌友没有再说什么,仍按这个计划实施了。后来,刘昌友说:“这件事过去30多年了,到现在才说出来。回想起来,也确实有些后怕。但我们的部队非常英勇,没有让我失望!”
7月26日,40师奉命将防御作战任务移交给32师。40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阵地建设,整理了有关资料,为友军接防提供了便利,敌军也始终未能发现我军企图。刘昌友组织完阵地移交后,才最后一个走出曼棍洞,完成了“交好老山”的光荣使命。撤离老山时,他深情地环顾了四周的青山绿水,面向老山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转身坐上吉普车,开过钢架桥,经过“三转弯”,消失在浓浓的大雾之中……
老山作战形成了刘昌友独特的指挥风格:服从大局,不打不明白之仗;科学谋划,不打无胜算之仗;精用情报,不打被动之仗;把握关节,不打无重心之仗;首用精兵,不打拉锯之仗;活用战法,不打呆板之仗;知人善用,不打一盘散沙之仗;血性担当,不打滑头之仗;超常保障,不打后方断线之仗;军民共战,不打孤掌难鸣之仗。这十条胜战之道是他指挥老山作战的秘籍,也是经过无数次战斗检验的智慧结晶。
部队回撤到马关后,开始进行战评总结。刘昌友首先定调:胜利归功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军区的正确指挥,归功于全体参战官兵、特别是受伤和牺牲的战友,归功于云南省特别是文山前线的各族人民。他组织一班人着重研究分析了作战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汲取的教训,尤其是对118团1营穿插任务赋予过重、部分干部作战中执行命令不够坚决、决心不硬、指挥不力,防御时阵地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主动担当,认真检讨。通过实事求是、全面深入的战评总结,全师部队重新站到了统一认识、心情舒畅、准备再战的新起点上。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评价他:“打仗,沉着坚定;总结,谦虚谨慎。”
2019年1月31日,云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刘昌友将军因病逝世。追悼会上,有这样一幅挽联:“从士兵到将军七战七捷英名垂千古,打老山扫雷场鞠躬尽瘁铁血铸军魂!”这是对刘昌友将军生平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将军一生功勋的高度评价。
刘昌友将军生前,每年都要上老山,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他时常说:他终生难忘的就是老山之战!没有那些出生入死、肝胆相照的战友们,老山夺不下来、也守不住,是烈士的生命、伤员的鲜血、官兵的汗水和边疆人民的无私支援把他推向了人生的高峰!只有上了老山主峰,你才会知道什么叫战场、什么叫战斗、什么叫战士!只要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信仰、什么叫奉献、什么叫和平!
如今的老山,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顺着为纪念夺占老山主峰牺牲官兵的223级阶梯,登上老山主峰,放眼望去,满目的苍松翠柏,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随风轻吟,仿佛在呼唤着麻栗坡烈士陵园里长眠的英烈们,又好像在诉说着老兵们的英雄故事。主峰下矗立着的“老山精神万岁”纪念碑、张大权烈士像,也时刻昭示着:英雄不老、老山常青!老兵不死、精神永存!
来源:英雄旗帜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