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新中心,为什么是余杭?
8月1日,杭州市余杭区召开区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首次提出了“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排头兵”的目标。
过去10多年间,杭州经历了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杭州西部也将迎来一个城市新中心。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域的余杭被寄予厚望。随着余杭在产业、交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规划落地实施,产城融合、人文融合的区域魅力正在逐步释放。
城市新中心的目标已经锚定,接下来,余杭的产业结构、区域规划将如何布局?余杭又将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为何需要“新中心”?
何谓“城市新中心”?有咨询机构这样描述它的定义——城市“新中心”是指享受政策红利并由存量规划和设计指导建设的城市更新空间。这些空间往往是城市中土地估值最高、公共活动最聚集的区域,是承担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
杭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程师汤海孺向银柿财经记者介绍,“城市新中心”是针对原有城市单中心的结构而言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杭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原有的单中心、团块状的城市形态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所以,杭州市委市政府相继提出‘跨江发展’‘拥江发展’战略,城市框架从‘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市区布局,又进一步走向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网络化的市域布局。”汤海孺说。
在杭州,武林广场所在的区域,一直被认为是杭州的传统城市中心。随后,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过程中,钱江新城被认为是杭州东部的城市新中心。
如今,顺应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城西科创大走廊成为聚全省全市之力打造的科创大平台。身处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域,且产业、人才、文化基础都具备的余杭,被寄予厚望。
杭州“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新目标,“站、产、城”一体的杭州西站及城西CBD、城西科技文化中心的建设,功能强大、特色鲜明,将对杭州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杭州的未来在大城西,大城西的发展要看‘城市新中心’。”汤海孺说。
为什么是余杭?
建设城市新中心,余杭区位优势显著。汤海孺分析,从空间来看,余杭区处于杭州大城西的中心,可以辐射整个杭州西部地区,解决杭州武林中心和钱江中心对西部覆盖不到的问题;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杭州西站建成投用,地铁快线和地铁网、快速路网等的形成,将解决原来杭州大城西交通不便的短板问题。“通过杭州西站,杭州可以有效辐射周边金华、湖州、衢州等地,成为杭州对外服务的新门户。”汤海孺说。
汤海孺补充道,余杭处于杭州从“东平原”向“西丘陵”的过渡地带,生态优越、地貌丰富,符合杭州“风景赋能”的中心营造法则,且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遗址也位于此,恰巧形成了由“良渚-瓶窑-西站-CBD-科文中心-五常湿地”组成、由历史走向未来的南北向千年文化历史轴,与东西向的大走廊发展轴形成交汇。
正是基于前述的种种优越环境,余杭区已经吸引了一大批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产业平台、风投创投等集聚,人才优势日渐凸显。
在浙江省经信厅近日公布的2022年度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余杭区有蓝然技术、云象网络、东辰阀门等24家企业上榜,数量全省第一。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目前余杭A股上市公司有26家,港、美股上市公司有9家。
“科技创新”是余杭作为杭州第三中心的底色,已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区内有3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11家单位的15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夺得全省“科技创新鼎”。新兴产业蓄能领跑,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22.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6.89亿元,增长33.4%。
“新中心”要如何建设?
与目前已有的城市中心相比,余杭区将建设的杭州城市新中心会是什么样的?
建设城市新中心,国内已有不少一线和二线城市尝试过,很多经验做法值得借鉴,如北京为疏解城市非首都功能,分别在东部的通州和南边的雄安规划建设了两个城市新中心。
汤海孺特别强调,新中心在选址和功能定位方面需要多方考量、思路清晰。“城市新中心的选址要与原有主中心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形成反磁力中心,抵抗主中心的吸引力,避免城市建成区继续‘摊大饼’式地蔓延发展。”并且,新中心要承担城市中心体系所赋予的职能分工,体现使命担当和功能特色。
“新中心要注意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形成有内生动力和自主发展的良性状态,同时也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风貌,以彰显中心魅力。”汤海孺对余杭区提出了期望。
据悉,作为杭州的城市新中心,余杭区将继续擦亮“科创”名片,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级,服务好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重点成果的落地转化,确保城西科创大走廊继续加快布局高能创新平台;同时,培育高质量新兴产业,着力在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等领域培育重量级未来产业,加快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稳住数字经济优势,努力提升制造业占比,确保三次产业的发展结构更加均衡。
以科创产业为基础,发展更多为区域和城市服务的功能,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在余杭区工作和生活。“这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高端人才的进入也为余杭区带来了多层次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为此,既要增加保障房、租赁房的供给,也要提供高端住房,满足有差别、多元化的需求。”汤海孺提醒道。
因此,余杭区也明确,未来将不断提升区域文化、公共服务和综合治理能级,优化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