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微商大佬后的小人物:知道是传销,为何走不了?
“张庭夫妇公司名下96套房产,价值17亿被查封”的消息如惊雷一样炸开了,并长时间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
网友戏称:一年按挣20算,在想老天借500年,还得借15次。
除了震惊于微商大佬夫妇的钱财之外,他们背后的员工多达118万,这是堪比富士康企业的规模。而这次TST背后举报者就是他们自己的员工。
新闻爆料称曾是TST产品代理的王女士告诉新记者,TST的产品主要就是卖给代理,“一波接一波地割”。为什么员工在明知道已经进入了传销模式和套路的情况下还仍然选择继续做下去呢?
特殊群体的“畸形”发财梦
在城镇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 抓住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急于求职的心理,以“招聘”和“中介”为 借口,将农民工、下岗工人以及大学生等群体骗入他们的组织,直到将他们发展为 下线成员。
传销组织者常常利用“熟人关系”来“杀熟”, 即人们对于熟悉的人有着天然的信任心理,而对陌生人有着较强的抵触心理。
而TST正是通过熟人拉人的方式,TST公司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渠道传递只要加入TST,很短时间就能暴富、走向人生巅峰的信息,引诱大家成为TST会员。TST大部分成员都是亲朋好友相互介绍加入的。
当时朋友说代理TST的产品,一个月少则挣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当初朋友还给她发了很多截图,证明自己在TST挣了很多钱,几个月就有能力买房买车。
王女士也因此心动了,在这个圈子里不仅可以挣到钱,大部分都是同样的宝妈、学生或者社会的“闲置”人员,有着共同的话题。
这就导致参与传销的人员对传销存在“家庭” 归属感、“走向成功”的成就感、对传销的“事业感”。
在现实的就业形势严峻等客观原因和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群体暗示、需求心理、人生观、 价值观畸变,导致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参与传销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些人的物质占有欲膨胀,购豪宅,买名车,成为大家的追求。 他们希望朋友、家人看得起自己,通过挣钱来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其实是利益驱动下的价值观扭曲。
明星效应与互联网效应
一位TST员工称:只要做的好可以见到过好多明星,买够两万元货可以加“林大哥”“庭姐”微信,甚至还可以和其他明星拍照。
大家的认知里明星犹如高高在上的“天神”,传销利用明星光环来欺骗受众,使得TST更容易取得参与者、追求者的信任。
明星身份对他们化妆品起到广告效应和推动作用,就吸引很多人购买产品或者代理其产品,使用“明星同款”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
网络传销的花样繁多,手段不断翻新,“广告点击”“短视频”“网络购物”都成为其传销载体。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
TST便利用微商、网络社交工具进行虚假宣传,名义上通过“招代理”的方式,实则是以交会费、发展下线提取报酬的形式进行网络传销。
网络传销比传统传销的传播范围更广,受害群体更为广泛。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传销网站页面或账号,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传销活动,迅速发展下线。在网上进行传销活动,不会再受到时间、地域等多方面的限制。
这种营销模式以人际传播为主要手段,通过层层叠加的传销组织组建成庞大的销售网络,达到聚敛钱财的目的,除了上述的客观原因,还有员工本身,总之来说包括下面几点。
1. 世界观模糊,对传销认识不足。
社会阅历浅,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心,对身边的好友信任,叛逆心理强,自我判断能力不够,防范意识较差。很多人们对传销一无所知,认为传销就是销售。
更有些人们亲身参与尝试,抱着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捞一把热钱的想法加入传销组织,全然不知道传销就是“毒品”,没有认识其本质,忽视或无视传销的危害。
2.人生观畸变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影响了当代人们的价值观。 尽管新时代人们的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地向上的‘
但也有一部分人在社会的物欲横流中迷失了自我,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畸形的人生观,这恰恰是传销组织诱骗人们的原因。
3. 法治观念薄弱
进入传销的人们大多法治观念淡薄,缺少法律常识,发现自己误入传销,不知道该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与传销组织做斗争,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是听之任之,更有甚者发展下线去坑害自己亲朋好友,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TST的倒台也暴露了娱乐圈严重的乱象,我们也希望通过此事件警告那些公众人物,严以律己、恪守本分,不要把普通民众当成韭菜。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各位也要从自身做起不要给他们机会哦。
The end
小崔同学要努力更文呐,看完了就点个赞吧,您的点赞是我更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