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安修执意离婚,彭德怀伤感地说:她早有准备,我很思念刘坤模
彭德怀
前言
彭德怀有过三段感情经历,都充满曲折,一生无儿无女,没有一个圆满的家庭。
不过,无论是哪一位爱人,她们虽然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与彭德怀分开,但都是真心爱着这位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并发自内心地敬重他。
与浦安修婚姻走到尽头,彭德怀说:我很思念刘坤模
1959年,在彭德怀最需要亲人安慰、理解之际,浦安修怀着悲伤的情绪,给彭德怀写信埋怨。
当侄女将这封信交给彭德怀后,这位直率的大将军,将浦安修的信,揉成一团直接扔掉。
浦安修的抱怨,让本就已经处于忍耐极限的彭德怀,更加烦躁。争吵、分居随之而来。
同时,彭德怀的态度,也让浦安修下定决心,做了一个狠心的决定——离婚。
很快,浦安修给北京市委刘仁写信,要求离婚。彭德怀得知这个消息后,紧闭嘴唇,一声不吭。
随后,慢慢垂下了花白的头颅,两行热泪从脸颊滚落,顺着密密麻麻的皱纹,掉落下来。
浦安修年轻时
彭德怀的反应,让侄女非常心酸,她连忙转过头来,强忍着眼里的泪水。
沉默良久后,彭德怀伤感地对侄女说道:“浦安修早有准备,我已经有预感。凡是经她手买的书,她都像是老鼠搬家一样转移走了,钱也拿走了一半……她的致命弱点是胆小怕事,自私自利,不会振作起来了……”
在这样的境遇下,彭德怀想起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刘坤模。她虽然嫁了人,还有了孩子,但她在得知彭德怀的消息后,又千里迢迢来寻夫啊!
百感交集之下,彭德怀对自己的秘书说道:“我很思念刘坤模同志!”
当年,彭德怀与刘坤模的分离,也是时代酿成的悲剧。
1928年,彭德怀原本在湘军中出任连长,但由于嫉恶如仇,他处死了当地恶霸,被团长袁植派出特务捉拿。
半路逃脱险境后,彭德怀又去投奔粤军许崇智,并在朋友鲁广厚的部下,担任连长。
彭德怀年轻时
不幸的是,这支部队后来在与军阀陈炯明的交战中,被击溃。兵败后,鲁广厚开始消沉,彭德怀便决定返回老家。
回家后,年事已高,蜷缩在床上的老祖母,提出自己有一件心事未了,那就是彭德怀的亲事。
此前,彭德怀本与自己的表妹——周瑞莲是青梅竹马,两人情投意合,并订下婚约。
但是,出身贫苦人家的彭德怀,眼看在家务农没有出路,若不是祖母当年拉着自己讨饭度过荒年,自己很可能也活不下去。
于是,彭德怀便决定离家投军,去追寻“穷人的道理”。表妹虽有不舍,却非常理解彭德怀的选择。这对苦命的恋人,只能依依不舍地告别。
就在彭德怀还没闯出名堂的时候,却听到了表妹的噩耗。原来,表妹因为地主逼债,父亲被逼死,地主还要将她卖身抵债。为了反抗,表妹毅然决然跳崖身亡!
此时,彭德怀虽然无心婚姻之事,但他不忍心拒绝年迈的祖母,只能点头答应。但有一个条件——人要自己挑。
彭德怀
由于彭德怀此前当过连长,因此给他做媒的人很多。当媒人来到彭德怀的家里,说起刘细妹的时候,彭德怀答应了。
因为,彭德怀与刘细妹的哥哥是好友。两人都出生于贫寒的家庭,还曾一起拉过排子车,一起修过圩田。
彭德怀对媒人说:“刘玉峰长得好,人也很好,他的妹妹像他,我不看了。”
话虽如此,彭德怀对刘细妹还是有些好奇的。于是,在1922年的某一天,彭德怀前往刘细妹的邻居家,趁机将走出门外的刘细妹,打量了一番。
很快,两人便在这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七结为夫妻。那一年,彭德怀24岁,刘细妹只有十几岁。
结婚当晚,彭德怀送走前来庆贺的客人以后,问刘细妹,会不会觉得自己老?
接着他又对刘细妹说:“我会把你当成亲妹妹的。”并在胸口比划着说:“你还小,我们的事情,等你长大以后再说……”
随后,直率的彭德怀继续对刘细妹说道:“我脾气不好,有时候爱发火,你得忍耐着一点。”
刘坤模
刘细妹接过彭德怀的话说道:“我的脾气也不好咧,在家里,我父母、哥哥、姐姐都让着我呢!”
彭德怀略作思考后说道:“那这样吧,以后我来了脾气,你就让着点。你来了脾气,我也让着点,行吧?”
看得出来,此时的彭德怀,已经有了强烈的民主意识。并没有因为刘细妹比自己小,是自己的妻子,就要求对方无条件服从他,以他为主。
没多久,彭德怀发现刘细妹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便对她说:“细妹子是你的小名,你还需要一个大名。就像我一样,小名叫钟牙子,大名叫彭得华(彭德怀原名)”
于是,彭德怀就提议给刘细妹取个大名。彭德怀说:“男者为乾,女者为坤。你应该做女孩子中的楷模,就叫刘坤模吧!”
刘细妹欣然同意。
彭德怀又告诉刘坤模,想要当女子中的楷模,就要有知识。于是,彭德怀第二天便来到离家20多里的地方,为刘坤模买了小学一年级的识字课本,每天教她认字。
黄公略
同时,彭德怀还为刘坤模解放了双脚。
几个月后,彭德怀改名,与黄公略一起考入讲武堂。彭德怀还专门给留在家里照顾老人的刘坤模写信,说明自己改名的原因:
古人云:“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我不想升官发财,只想做一个有道德,为人民办好事的人。所以改名为彭德怀。以后,你就叫我德怀吧!
在彭德怀离家的这段时间,刘坤模就在家细心照顾彭德怀的祖母与父亲。
老人们相继离世后,彭德怀又将刘坤模接到长沙生活,并将她送进湘潭女子职业学院进行学习。
此后,彭德怀每到一地,只要有条件,都会将刘坤模送进当地的学校读书。
这些年,彭德怀一直将刘坤模当成自己的小妹妹,真心希望她能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成为一个思想开明之人。
而彭德怀对自己的百般照顾,也让刘坤真心爱戴自己的丈夫,并发自内心地感激对方,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界得到开阔。
彭德怀
1928年,已经担任团长的彭德怀,经人介绍,秘密加入共产党。不过,由于与刘坤模有年龄上的差异,两人在思想方面交流不深入。因此,彭德怀并没有告诉刘坤模,自己入党的事情。
随着革命形势日趋复杂,为了刘坤模的安全考虑,彭德怀在酝酿起义之际,将刘坤模送回了老家。
分别前,彭德怀还是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叮嘱刘坤模好好学习:“你先回家,请个教员补习功课,准备报考中学……”
自此以后,彭德怀加入红军,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岁月。同时,他也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不过,在分别的数年之间,彭德怀一直都没有忘记刘坤模这个结发之妻。
1930年,彭德怀在指挥红军进攻长沙时,给刘坤模写了一封信。他激动地告诉刘坤模:
“我们就要胜利了,待到和你见面,要扬眉吐气地说个够!”
彭德怀
信中虽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但从这些朴实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彭德怀对刘坤模的思念与牵挂。
不过,彭德怀写完这封信以后,便再次失去消息。
而刘细妹那一边,因为战乱,与彭德怀失去联系,断掉了经济资助。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女性,想要生存下去,可谓充满挑战。
彭德怀起义,她作为彭德怀的妻子,被湘潭民团四处追捕。国民党还对彭德怀的家属进行威逼,声称一定要找回彭德怀,否则,全家问斩。
另外,他们还将刘坤模抓去吊打,打得这个弱女子全身淌血,动弹不得。还有一次,甚至打断了刘坤模的三根肋骨,还不准她去医院治疗。
经过七个月的折磨,刘坤模已经走不动路了。弟弟们只能将刘坤模带到亲戚家里避难,没多久又被抓了回去,继续吊打了四天四夜。
刘坤模昏迷不醒后,又被敌人扔到一个山沟里。亲戚们悄悄将浑身伤痕的刘坤模抬回养伤。
为了避免再次落入敌人之手,刘坤模伤好之后便出逃了。远离家乡期间,她改名换姓,为了活下去,甚至讨过饭。
刘坤模老年时期照片
半年多之后,刘坤模再次返回家乡。但是,此时红军与国民党交战,处于劣势,并不时传出彭德怀已经阵亡的消息。
1935年,为了生计,刘坤模前往上海,准备求助老同学在那里找一份工作。同时,她也希望能找到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但是,此次上海之行,刘坤模既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联系上共产党地下组织。失望之下,她只能乘船返回老家。
回家的路上,刘坤模遇上了陶铸的母亲。两人相谈甚欢,结下友谊。只是,双方都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
到达武汉后,陶铸母亲邀请刘坤模,到自己儿子的好友徐任吾家里住了两天。随后,刘坤模回到了老家。
回家不久,因为生活没有着落,刘坤模便给刚刚认识的徐任吾写信,请求他帮助自己在武汉找工作。
徐任吾答应后,刘坤模再次动身来到武汉。只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没有背景的人,想要找一份工作太难了。
无助之下,刘坤模与徐任吾同居在了一起。不久,两人还生下了一个女儿。
陶铸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平型关战役爆发。随后,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出现在了报纸上。
刘坤模看到彭德怀还活着的消息后,非常激动,她决定给彭德怀写一封信。
但是,刘坤模并不知道彭德怀的具体地址,怎么办呢?思前想后,刘坤模决定在信封上写下“山西平型关,彭德怀收”。
没想到,这封信真的被送到了彭德怀的手中。看过信后,彭德怀立即给刘坤模回信:
“坤模妹,在枪林弹雨中收到你的信,很兴奋。你要来,可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林伯渠主任。”
就这样,刘坤模怀着复杂的心情,于当年的11月底,来到了延安。
此时,两人已经10年未见。再次看到刘坤模,彭德怀高兴极了,还忙着帮刘坤模倒洗脚水,嘴里说道:“我该侍候你了!”
听完彭德怀的话,刘坤模泪流满面。不明真相的彭德怀赶紧安慰道:“莫哭,莫哭,这些年,你吃苦了,以后就好了。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林伯渠
彭德怀这么一说,刘坤模哭的更厉害了,彭德怀赶紧给刘坤模擦眼泪。哭了很久后,刘坤模才将自己这些年度过的艰苦岁月,一一告诉了彭德怀,并希望得到彭德怀的谅解。
但是,得知刘坤模已经与别人在一起,并且有了孩子后,彭德怀只能说道:“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这些年你为我受苦了,既然你已经有了孩子,让孩子失去母亲不好啊……”
1938年,彭德怀与刘坤模正式办理离婚手续。
虽然两人不再是夫妻,但是,彭德怀还是像往常一样叮嘱刘坤模要好好学习。而刘坤模也决心像彭德怀一样,投身革命。
对于这段错失的感情,彭德怀并没有怪罪刘坤模。多年后回忆起此事,彭德怀感叹道:“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
浦安修对彭德怀心怀愧疚
虽然浦安修执意离婚,彭德怀也表示尊重她的选择。但其实,彭德怀还是希望浦安修能够陪在自己身边的。
当时,侄女不甘心就这样看着伯伯伯母离婚,便对彭德怀说道:“伯伯,明天我再劝劝伯母,她可能是一时糊涂,想清楚了就会回头的。”
浦安修
彭德怀回应道:“也好,我给她写了一封信,你帮我带给她。”
彭德怀给浦安修的信,是这样写的:
你决心分离,我不反对。但相处二十四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算是生死与共,一旦别离,竟无一言相告,似不近人情……
但是,浦安修并没有听进去彭德怀侄女的劝告。她烦躁地对侄女说道:“你走吧,走吧!”
此时,彭德怀清楚,两人不能再破镜重圆。于是,他对侄女说道:“事已至此,你再帮我跑一趟,约她到我这里来一下,把问题说清楚,不能一声不吭就走啊。”
就这样,在侄女的邀约下,浦安修来到了彭德怀所在的吴家花园,三人一起吃了一顿晚饭。
饭后,彭德怀拿出一个黄灿灿的梨子,仔细削好皮,并切成两半,放在一个盘子中。
浦安修与彭德怀
他对浦安修说道:“你要离婚,我们就分梨。这个梨,我们一人吃一半。”
说完,彭德怀拿起一块梨吃了起来。浦安修什么也没说,伸手拿起另一半梨,默默吃完。
目睹这一幕的侄女,非常心酸。
一阵沉默过后,彭德怀走客厅,指着地上的一堆东西,对浦安修说道:“这是我清理出来的,有的是你的,有的是给你的东西,你都拿走吧。”
随后,彭德怀又帮助浦安修,将这些东西,拿到院子里。就这样,这对共同经历过战火的夫妻,就此分离。
对于浦安修的选择,彭德怀同样选择原谅。他理解浦安修的难处,也不怪罪她。
两人虽然分开了,但彭德怀一直记挂着浦安修。临终前,彭德怀还曾提出要见一见浦安修。但浦安修却拒绝了。
多年后,浦安修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并对彭德怀心怀愧疚。
1979年,在彭德怀的追悼会上,浦安修以妻子的名义出席。同时,国家还将补发给彭德怀的48000元,交给浦安修。
浦安修
对此,浦安修并没有将这些钱留在自己身边,而是将一部分钱分给了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以及彭德怀身边的工作人员景希珍等人。
还有一部分用于给彭德怀补交党费,以及帮助彭德怀实现心愿,支援乌石学校建校。
最后剩余的4000元,浦安修则全部用于彭德怀历史研究课题工作组的费用。因为,她想让更多人了解彭德怀。
为了帮助彭德怀写出自传,浦安修还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加入工作组,四处收集资料,到根据地联系老党员、老干部等。
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彭德怀自述》一书成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