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明起源及外族入侵史
世界上历史最长又最短的国家就是印度,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哈拉帕文明,但直到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期,才有了可信的历史记录。
没有文字的历史只能是传说。
活在传说中的古老国度又会有几分真实呢,这就不难理解现在印度媒体和部分国民的自嗨自大了,因为他们一直没有从神话中走出来。
古印度的真实总是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神话故事当中。这块富饶的土地永远吸引着东西方游牧民族的铁骑,每一个外来民族都曾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如夏花般灿烂。
一.文明初绽:哈拉帕文明和吠陀时代
印度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便有了人类生活的痕迹。公元前3000年中叶,在印度河流域,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分布广泛且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这是古代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当时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城市:街道宽阔,家家户户都设有浴室和厕所,并配有与现代水平不相上下的地下排水系统。每家还设有特质的垃圾滑道直接与地下的下水道相通。他们还创造了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刻在印章上,由400多个不同的符号来代表音节和完整的词。至今人们依旧无法破译这种文字。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哈拉帕文明在两三百年之间冰消瓦解,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就盛极而亡了。
在公元前2000年中叶,雅利安人来到这片土地,在恒河流域再造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印度进入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前1000年,雅利安人在与达罗毗荼人的融合过程中,创作了梵文经典《梨俱吠陀》。它不仅标志着印度教的前身吠陀教的产生,也标志着印度有文献记载历史的开始。印度独有的种姓制度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吠陀文明为日后印度教的发展和印度文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早期吠陀时代,农业逐渐代替畜牧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私有制逐渐产生,氏族部落开始解体,进入阶级社会。后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活动区域扩大到整个北印度,铁器得到广泛使用,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劳动分工也大大加强。商业兴起,奴隶制产生。
公元前6世纪,在恒河、印度河流域已经产生了20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印度进入列国时期。这些小国彼此林立,互相攻伐,征战不已。文化上,印度社会也出现了类似中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各种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应运而生,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是这一文化激荡下的产物。
(佛教造像艺术)
公元前4世纪时,印度的富庶传到欧洲,觊觎东方财富的马其顿帝国皇帝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饮马于印度河边,由于惧怕恒河流域军事实力强大的摩羯陀国,加上士兵思乡心切,水土不服,亚历山大很快退出印度,但一些希腊人留在了印度的旁遮普及西北边境。希腊文明与印度文明产生了第一次碰撞,对早期的佛教造像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早期的佛像带有明显的希腊化风格。
二、无休无止的战乱时代
1.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年,出身孔雀家族的旃陀罗·笈多打败众多的小国,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孔雀王朝,建都华氏城。到其孙阿育王,孔雀王朝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半岛,成为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2.贵霜王朝
在阿育王去世后仅半个世纪,在南方的安度罗国和中亚的大月氏的双重夹击下,孔雀王朝便土崩瓦解。大月氏在印度西北建立贵霜王朝,并将都城定于孔雀王朝的故都华氏城,取名健陀罗城
其统治者同阿育王一样推崇佛教,使佛教在印度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佛教的兴盛也带动了佛教雕塑的发展,这些雕塑保留了古希腊艺术遗风。这一时期,佛教突破了一国的范围,经中亚传入中国。佛教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3.芨多王朝
公元3世纪,摩羯陀国王丹陀罗·笈多一世乘机攻占健陀罗城,贵霜王朝灭亡,建立笈多王朝。第二代国王沙摩陀罗·笈多继续攻城略地,先后征服了恒河上游、印度河流域东部、奥里萨和德干东部,并且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了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爪哇等地。到了其子超日王时期,笈多王朝的疆域扩大到除了克什米尔和印度南端的部分小国外的整个印度半岛,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帝国。
在笈多王朝的统治下,印度大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政治昌明、社会安定时期。笈多王朝一改孔雀王朝和贵霜王朝对佛教的支持,转而信仰婆罗门教,使印度教文化在笈多王朝达到鼎盛时期。笈多王朝时期的繁荣堪比中国唐朝,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印度文化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
4.戒日王朝
公元5世纪末,由于遭受来自中亚匈奴人的不断入侵,笈多王朝日渐衰微,帝国也进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小国相互征战,最终形成了4个主要的王国。其中的普西亚布蒂王国在戒日王羯力沙伐檀那统治时期,打败其余3国,建立赫赫有名的戒日王朝。
戒日王对佛教十分推崇,受佛教影响,他以慈悲为怀,广行布施,扶危济困。635年,唐朝和尚玄奘来到印度半岛,成为戒日王的座上宾,并与戒日王成为好朋友。玄奘在印度生活了8年才返回祖国,通过玄奘的记载,戒日王的事迹在中国广为流传。
5. 德里苏丹王朝
戒日王死后,大臣篡位,戒日王朝分崩离析,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人乘机连年入侵北印度。1206年,穆罕默德的部将古杜布·邬丁征服德里,建立了印度第一个伊斯兰教王朝—德里苏丹王朝。德里苏丹王朝时期,伴随着军事征服,苏丹在印度半岛强行推行伊斯兰教,并且对印度教采取歧视、打压的强硬措施。这严重影响了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正常化,成为德里苏丹王朝最后衰亡的重要原因。
6.穆斯林的国度:莫卧儿王朝
在德里苏丹王朝日益衰败之际,北面的中亚地区又兴起了一个庞大的伊斯兰教帝国—帖木儿帝国。帖木儿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于14世纪后兴起于撒马尔罕,先后征服了察合台、波斯、花刺子模、阿富汗、叙利亚及小亚细亚大部,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帖木儿)
1398年,62岁的帖木儿率领9万骑兵从撒马尔罕出发,渡过印度河,大举入侵印度。帖木儿的入侵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他们所到之处,数千城市和村庄被毁,数十万居民丧生,德里更是成为一座死城。北印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破坏。德里苏丹王朝崩溃,北印度重新进入四分五烈、各自为政的局面。
1525年,帖木儿的六世孙巴布尔再次入侵印度。1526年,巴布尔和德里苏丹易卜拉欣在印度西北部的帕尼帕特展开决战。巴布尔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精良的骑兵和炮兵战胜了对方。几天以后,得胜的巴布尔进入德里和阿格拉,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莫卧儿王朝,结束了德里苏丹王朝320年的统治。由于帖木儿出身于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作为帖木儿六世孙的巴布尔的母系一族上可追溯到成吉思汗。巴布尔将自己所开创的帝国命名为“莫卧儿”,它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中的意思是蒙古帝国。在宗教上,巴布尔不同于前朝,采取宽松政策,允许各种宗教自由发展。在他的统治下,印度接受了更多的异国文化和生活方式,比如伊朗的风雅,中亚的建筑、绘画以及庄重的礼仪。
到了巴布尔的儿子阿克巴时期,为了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争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非伊斯兰教教徒,阿克巴实行了相当彻底的宗教宽容政策:废除了针对非穆斯林的各种税收,建立平等的税收制度;实行宗教平等政策,允许各派教徒建立寺院,自由传教,并允许被迫改信伊斯兰教的居民恢复原来的信仰。
阿克巴还身体力行,增进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融合。他打破伊斯兰教只娶伊斯兰教出身的贵族女子的教规,娶了拉其普特族的公主为后,甚至在后宫当中,阿克巴也经常打扮成印度教徒的样子取悦后妃。他还号召王公贵族娶当地土著为妻。
阿克巴的宗教宽容政策十分成功,大大加强了印度当地居民对莫卧儿帝国的认同感,使这个伊斯兰教帝国得以在印度最终站住脚跟。
在经济领域,阿克巴也大力进行改革。他确定国家的主要税收来自土地税,取消过去的包税制,改由国家官员征收,税额一般为全部收获的1/3,实物和现金均可。这些措施杜绝了包税商的中间盘剥,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
在政治领域,莫卧儿帝国加强了中央集权。以苏巴(省)为最高单位,全国共划分为15个苏巴,每个苏巴设有一个苏巴达尔,为了限制苏巴达尔的权力,阿克巴又在每个苏巴设立地位仅次于苏巴达尔的万地,万地主管财政,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一时期,文化艺术领域也得到极大发展。阿克巴规定波斯语为宫廷语言,并成立专门负责翻译的部门,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翻译成波斯语。在绘画和建筑方面,阿克巴大力提倡不同民族风格的融合,对波斯—印度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1605年阿克巴逝世时,莫卧儿王朝成为南亚最为强大的帝国,并使得古印度文明达到顶峰。
众多的宗教文化毕竟难以从根本上融合,为印度的后世发展种下了巨大障碍(此处我们真应该庆幸我们的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
阿克巴的后继者没有延续这些政策。他的孙子沙贾汗一掷千金为爱妃修筑举世闻名的泰姬陵,耗资巨大,民怨沸腾。沙杰汗的儿子奥朗则布一改过去宗教宽容原则,重新歧视和迫害印度教徒,使得非穆斯林教徒纷纷起义反抗宗教压迫政策。从此莫卧儿帝国国势大衰。
三.近代血泪殖民统治史
1707年,各地土邦王公纷纷自立,莫卧儿帝国名存实亡。15世纪,随着葡萄牙人达·迦马打通了欧洲通向香料王国印度的海上线路。印度逐渐沦为西方殖民者竞相蹂躏的对象。最终英国人笑到了最后,在印度开始长达200多年的殖民统治。在泪水、鲜血中,印度成长起来。他们坚信正义的力量,最后在甘地的领导下,在非暴力不合作精神的指引下,终于获得了独
15世纪末,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发现去往香料王国印度的航线,在卡利卡特、科钦和坎那诺尔建立了葡萄牙的商业据点,疯狂实行宗教歧视政策,利用种种手段逼迫当地居民改信基督教,加上后继者荷兰、英国和法国的到来,葡萄牙人渐渐丧失在印度的优势,其领地纷纷落入荷兰人的手中。
17世纪初,尼德兰革命成功,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占领了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殖民地。但在同英国人的斗争中败下阵来,被撵出南亚次大陆。
法国从1527年就开始在印度建立商站,1674年,成功地将本地治理变为法国在印属地的首府,还取得了造币权。法国通过离间计,成功控制了印度南部广大地区。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它获得伊丽莎白女王的特许状,拥有好望角以东的贸易垄断权。随着葡萄牙人、荷兰人相继退出印度,英法两国的矛盾日益突出。1746—1761年,英法通过三次战争,法国在印度的军事和政治势力被削弱殆尽,英国后来居上成为印度最终的殖民统治者。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英国对印度进行了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