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阿明:他为何会从军官变成总统?又为何最终客死异乡?
1960年,联合国正式向殖民主义开战,联大通过了《反对殖民主义宣言》,宣布全人类要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行为,尽快在地球上结束一切殖民政权。联大还规定,有殖民地的国家不得提出任何交涉条件,必须还殖民地自由。
联合国背后站着的是美苏,所以欧洲殖民帝国们敢怒不敢言,在20世纪后期纷纷退出亚非殖民地。但是欧洲人也没有“安静地离开”,他们在殖民地的影响无处不在,除了用跨国公司控制当地经济外,还深度参与当地政治,常用雇佣兵搞政变来扶持代言人。
非洲中部的乌干达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里盛产咖啡豆和棉花,被丘吉尔誉为非洲明珠。
乌干达独立后不久,英国扶持了军官阿明上台,维护英国在乌干达的权益。这位阿明是个魁梧的巨人,看着忠厚老实,还曾为英国打过仗,所以受到英国政府器重。但是阿明上台后却展现了残暴的一面,在国内倒行逆施,血腥屠杀政敌,鱼肉百姓,甚至曾有吃人肉的传闻。
阿明位列“非洲三大暴君”之一,用10年时间把乌干达带到了混乱的无底深渊,他执政时的乌干达民不聊生,多次被联合国点名批评。美国总统卡特称其为:“地球上最残暴的政权。”
那么阿明是怎么登上乌干达总统之位的?他在任上都干过哪些残忍或荒唐的事儿?他最后又是如何被老百姓推翻的?
大力士阿明的崛起之路
乌干达,非洲东部小国,地处东非高原边上,是东非自然条件最好的国家之一。该国处在尼罗河最上游,濒临维多利亚湖、阿尔伯特湖,水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在欧洲人没有入侵之前,当地有好几个黑人政权,大多沿着尼罗河从北方南下而来黑人建立的。
乌干达的人口流动是从北向南,所以当地的文化也跟苏丹接近,在中世纪后伊斯兰化。19世纪末期,乌干达的政权都是穆斯林国家,但随后欧洲人带来了基督教,并在该国少数民族中传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信徒们后来发生冲突,蔓延全国的内乱大大削弱了当地黑人的实力,1870年起,英国开始吞并乌干达。
当地盛产咖啡和棉花,这些农产品在欧洲还是紧俏物资,英国连哄骗带打压,最终在1890年代吃掉了这个聚宝盆。从此以后,“英国总督”就是乌干达的领袖,这块土地被英国殖民半个多世纪,直到冷战时期才重获独立。
非洲殖民地独立后,其国家上层往往是知识分子和军人的天下,乌干达也不例外。在60年代的乌干达联邦,前者的代表是独立之父奥博特,后者就是伊迪.阿明。
伊迪.阿明.达达,乌干达“卡夸族”,1926年出生在乌干达西北小镇“柯博科”。阿明的家族是伊斯兰教徒,本来在种植园里种地过日子,但后来阿明的父亲死去,他们孤儿寡母失去依靠,在乌干达各处游荡。好在阿明的母亲是一个巫师,这个职业在黑非洲很吃香,走到哪都有口饭吃。
阿明成长的20世纪初,乌干达是个贫穷的殖民地,英国人只保证当地人“饿不死”,其他的条件一概不问。吃饱饭在当地是比较困难的,挨饿是常事儿。可就在这种极端情况下,阿明居然茁壮成长着,甚至长得比天天吃肉喝奶的英国人还要壮。
青少年时期,阿明已经身高超过180厘米,体重近200斤。这样的大力士在乌干达那些“大头娃娃”里鹤立鸡群,所以阿明被选拔为运动员,曾练了很久的赤手拳击。
阿明打拳收入不菲,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他的身材也发育得更快。成年时,阿明身高超过193厘米,体重近250斤,是不折不扣的巨人。很多英国人看过他打拳赛,曾想把他送去欧洲打比赛,但英国军队先下手为强,将其召入部队服役。根据当时的规定,黑人只能在部队里当杂役,阿明曾在厨房里削了几年土豆皮。但阿明在部队里过得很快乐,因为这里饭管饱,酒管够。
50年代初,阿明被提拔为步兵,在英国非洲来福枪部队服役,曾经有幸远赴英国读军校。阿明回国后曾参与镇压黑人起义的战争,因为功勋卓著,曾被授予中尉军衔。其实在镇压黑人起义过程中,英国人就发现阿明的性格非常残暴,他打仗确实很猛,生死置之度外,但是也爱折磨俘虏,残害无辜。
1962年,乌干达独立,奥博特成为乌干达总理,他需要军事上的帮手,英国人推荐了阿明。阿明和奥博特可谓珠联璧合,两人不仅稳住了政权,还联合在国内贪污,侵吞国有资产,倒卖象牙和黄金,赚了几百万美金。1966年,奥博特在阿明支持下推翻总统穆特萨二世,自己担任总统,并修改宪法改联邦制为共和国,让自己大权独揽。
独裁后的奥博特过于膨胀,居然想在国内搞经济革命,收回外国人的种植园,此举激怒了英国人。英国找到了阿明,让这位老兵继续为大英效忠,发起一场政变推翻奥博特,自己当总统。
阿明,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暴君
1970年,奥博特对阿明产生不满,当时的阿明已经是国家武装部队司令,手握枪杆子,在一些偏远地区,阿明的影响力要远大于奥伯特政府。阿明当时在乌干达境内捕杀野生动物换钱,已经在国际上引起公愤,奥博特多次禁止都于事无补。而且阿明领导的军队吃空饷,倒卖军火,非盟多次向乌干达提出警告。奥博特无奈,最后在1971年宣布撤阿明的职。
阿明当时可不吃这套,在得到英国支持后,阿明发动了一场政变,在1971年1月25日推翻奥博特政府,自己担任总统。
阿明的起义异常轻松,因为乌干达的所有军事力量都在自己手上,奥博特一离开国家,政府就沦为花架子,阿明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夺权。上台后,阿明维护了英国种植园主的利益,并且在国内推行“新政”,包括减税、释放政治犯、增加公务员待遇等等。
别看阿明上台时好像是个“仁君”,他在打压自己的对手方面可一点都不手软。
奥博特当时流亡海外,最后在邻国坦桑尼亚落脚,他总是高喊要夺回政权,阿明非常焦虑,就在国内清除奥博特残党。
阿明执政后对政敌的屠杀已载入了人类的史册,其展现出的残暴和麻木令人咋舌。他一开始不知道奥博特的残党们藏在哪,就开始无序地屠杀,在国内把名字类似于“奥博特”的人杀了好几千。最后甚至只要名字里带“奥”,都要被秘密警察调查,前后有两万多人在这个过程里非正常死亡。
杀完政敌,阿明觉得自己的权力还不太安全,他本来解散了奥博特的秘密警察,但后来却建立了自己的秘密警察,开始全国搜寻“敌人”。作为一个从联邦转为共和国的国家,乌干达境内有好几个政治集团,这些人对阿明的独裁不满,阿明就抓这些集团的骨干来杀鸡儆猴。
根据材料显示,阿明文化水平低,数数都要按指头,但在杀人方式上,他可谓创造力十足。阿明的地下监狱有十八般刑罚,包括鞭打、水淹、火刑、阉割、凌迟、活埋、解剖、碾压等等,甚至还有“兽刑”,就是直接把活生生的犯人交给狮子或者鳄鱼去处理。
这种如原始社会一般的野蛮屠杀,不仅震慑了阿明的敌人,连他政府内的官员都心惊胆战,很多人宁愿不做官,也要偷渡出国离开这个暴君。但逃走的官员们也会遭到阿明的报复,如果他们还有家人在国内,就统统送入监狱,如果连家人一块逃走,那他们的部族就会被归为叛徒,军队会在部落里以各种莫须有罪名逮捕青壮年。
奥博特所属的冷吉部族,还有他们的盟友阿科力人,朗戈人,都遭遇过阿明的屠杀。
这些人被捕后,他们被迫承认和境外势力勾结,不承认就遭受酷刑,承认了,就判处死刑。一些地处高位的犯人处死后,阿明会将他们的尸体做成“标本”,放在酒里或者冰柜里保存,时常拿出来欣赏。
阿明一边杀人,另一边也想发展发展经济,壮大军队,他当时有英国人每年“撒币”,还有咖啡豆和棉花产业换美金。这两个产业基本继承殖民时代的发展方式,以大种植园为主,成本低,收益高,是乌干达的命脉。
如果安安生生拿着钱治理国家,乌干达的日子其实不太差,但阿明却和手下疯狂贪污,蛀空了政府。他上台后该国财政部几乎瘫痪,阿明本人和手下花掉了大部分国家收入,然后还给老百姓开空头支票,换取支持率。等70年代中期,乌干达的经济已经大不如前,通货膨胀严重,国内失业率攀升,部分地区吃不上饭。
国家财政没有收入,阿明一筹莫展,手下也毫无办法,最后阿明一拍脑袋:“没钱,抢一点不就行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阿明逃亡沙特
乌干达国内有很多印度人做生意,大多是小本生意,要么开店,要么做点进出口。阿明后来宣传“亚洲人抢走了我们的财富”,在全国排印。乌干达军队、警察带头驱赶印度商人,煽动老百姓抢夺印度人的财富,上演了乌干达版的“水晶之夜”。
此举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印度带头向乌干达抗议,英国紧随其后带着英联邦几十个国家抨击乌干达,随后停止了对乌干达的支援。
美国、法国等大国也宣布制裁乌干达, 停止进口这里的农产品,这让乌干达的经济彻底崩溃,大量贫民逃出国界寻找生路,很多人跑到了坦桑尼亚,去找前总统奥博特。
奥博特在坦桑尼亚活动多年,终于建立了一支反阿明的军队,后来统称为“乌干达人民解放军”。坦桑尼亚支持奥博特,而当时中国是坦桑尼亚最大的盟友,中国也在间接支持奥博特。阿明就对此很不满,他曾多次公开批评中国,甚至造谣中国要在东非建立殖民地,呼吁非洲国家“防御侵略”。
阿明的这种行为连美国都看不下去,美国媒体曾评论:“阿明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大国要围着他转,殊不知他只是非洲的一个小虾米。”
1978年,钱也抢完了,国内还是揭不开锅。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也为给坦桑尼亚政府一点颜色瞧瞧,阿明居然派兵从北部进攻坦桑尼亚,引爆乌坦战争。当时阿明军全身苏械,一开始打得还行,但很快坦桑尼亚联合“乌干达人民解放军”反攻,不得人心的阿明政权土崩瓦解,各省进入独立状态,阿明只好坐飞机跑路,前往利比亚暂住。
乌坦战争前后打了不到半年,阿明政府倒台,乌干达战后又陷入内战,让这个小国遭受了更大的痛苦。可是阿明却没吃一点苦头,他在利比亚时,依然保持着嚣张的态度,其手下居然当街殴打利比亚警察,最后被卡扎菲礼送出境。
沙特阿拉伯最后接纳了阿明,在阿明保证以后不参政后,阿明在沙特阿拉伯隐居,王室把他的4个老婆,十几个情人,几十个孩子全部养了起来,阿明就在沙特度过了余生。
2003年阿明在沙特去世,享年78岁,这位杀人魔王没有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这是乌干达政府最大的遗憾。
参考文献:
《愚昧绑架了最高权力——伊迪·阿明从乌干达驱逐亚裔居民》伊安·怀特劳
《暴君阿明客死他乡》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