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是有保留的(父母应该怎么平衡对孩子们的爱)
91岁的姥姥入土为安了,临终前不忘嘱咐,把过年收到的探望礼品,用抓阄的方式分给四个儿子。
我妈十几岁时父母就都离世了,有四个儿子的二叔和二婶就成了她的娘家人。姥爷十几年前去世后,姥姥就被安置在村后的一个院落里,由四个儿子每周轮流照顾。
印象中,舅舅们每次来我家,都会抱怨老人对哪个兄弟偏心,四兄弟一直不睦。
据我妈回忆,他们小时候,家境困难,那个年代,养四个儿子,能吃饱饭都成问题。如果有一个饼,姥姥会先掰一小半给大舅,剩下的再平均分给另外三个舅舅,因为大舅年龄大一些能帮忙干活了。
后来舅舅们都长大了,就什么东西都均分成四份。姥姥姥爷给每个儿子都在村里盖了房子,娶上了媳妇。等到他们生了孩子,又会帮每一家照看孩子。可谓是对每个儿子都尽心尽力了。
要说舅舅们的孝道到也没的说,对姥姥都是极尽孝心的。可是兄弟之间却每一个都斤斤计较,互相猜疑指责谁多得了老人的东西……送姥姥去医院打车费的几十元都要算的明明白白,均分四份……
以前我会觉得,是他们都过的比较清贫,计较一些也难免。后来发现还真不是,用我妈的话说,四个舅舅现在没有一个缺钱的,就是都小心眼儿,爱算计。
姥姥姥爷生前每每看到他们兄弟之间这样计较不睦,也是愁苦不堪,他们已经很努力做到四个儿子均等了,到底还要怎么做才能更公平一些呢?
姥姥独居的这十几年,一个农村的老太太,省吃俭用,电灯不舍得开,手纸都不舍得买,用破布子代替……年前,我妈去看她时,姥姥还说“我得再坚持一些时日,还差一点就攒够钱,够给他们四个每人分6000元了……”临终前,嘱咐我妈“过年你拿来的东西,还有一箱牛奶,一盒饼干,四个人不好分,等让他们抓阄吧……”
昨天老妈奔丧回来说,给他们每人分了7000,四个舅舅还在为办丧事剩下的物品分配争吵,差点打起来……真是让人心寒……
我想,我的舅舅们,不过是印证了孔子的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吧……
当他们还是孩子时,从孩子的角度,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更多的爱,明里是对物质的争抢,怨愤不公平,内心不过是想得到多一些父母的爱罢了。伴随着“均分”长大的他们,虽然体会到了父母的爱,但兄弟之间反而越分越怨愤疏远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都愿意尽孝道,兄弟之间却成了仇人一样……
从父母的角度,为人父母会想要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总希望给到每个孩子均等的爱。但要想把爱平均分,真的能做到吗?
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想把爱平均分给每个孩子”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恰恰必须跳出“均分”的思维。
想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爱,恰恰是需要区别对待他们。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他们自己喜欢和需要的不同东西,而不是同样的东西买多份。当然如果他们都喜欢同一样东西,可以让他们自己协商怎么分配。在协商过程中,父母不应该去评判,而是引导他们互让互爱,强调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重点在于跳出他们的争抢,不是去分开他们,而是把他们绑在一起。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一家人,即使偶尔有分歧,也不会影响父母对他们每个人的爱,不会影响他们之间是像手足一样的兄弟姐妹,我们一直都会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想要做好父母,真的是有太多功课需要学习,也往往是出现了问题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可逆。很多时候,是第一次做父母的我们,陪第一次做孩子的儿女一起跌撞成长。其实,做到60分就已足够,因为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完美的教育,当然也别怕犯错,错了只要还有时间,就还可以改,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