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中国风,不及格
最近一档由爱奇艺亲手打造的网综悄悄上线。
打着国风文化创新推广唱演秀的名号,节目的名称也很混搭——《国风美少年》。
节目组的初心是为了弘扬“国风”,展现年轻人对国风的热爱与传承。
节目开播至今一共四期,激起过几次不大不小的水花。
先是原定11月23日首播的计划,因不可抗因素推迟一周。
好不容易等到播出,发现节目中的“美少年”,原来不仅仅是小哥哥,还有很多好看的小姐姐。
而在先导预告片中就解锁的“国风召集人”也如约而至,分别为张云雷、霍尊、鞠婧祎。
三位90后导师,都和传统文化相关,但又各有所长。
张云雷自不用说。9岁到北京正式学习曲艺,11岁拜郭德纲为师,学习太平歌词、莲花落、评戏等传统唱段。
霍尊从小学习音乐,更是因其一首古风歌曲《卷珠帘》而深受喜爱。
擅长戏腔的他,曾与李玉刚同台献艺,更是把中国风传至海外,曾受邀前往日本、欧洲演唱。
三人中最受争议的,就是“四千年美女”鞠婧祎了。
从SNH48组合出道后,她唱了一些古风歌曲,演了一些古装剧,为人熟悉的《芸汐传》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再看参加节目的选手们,以素人为主,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专长。
其中也不乏高人气选手,比如第一期出场的“小仙女”哈尼克孜,就因她的飞天舞上了微博热搜。
有没有觉得,小姐姐的舞姿和长相,和敦煌壁画的契合度相当高?
虽然颜值逆天,但她在第二期结束后就惨遭淘汰,这也成为《国风美少年》开播以来的第一波虐点。
至于是否存在综艺节目惯用的复活赛,就要静观其变了。
至于节目本身,emmm……看评分就知道了。
目前豆瓣评分仅仅只有4.2,离及格线还有一段距离。评价人数也只有2000不到,近40%网友打出一星。
从第一期播出以后,观众失望的声音就没断过,甚至吐槽让其不要再毁经典。
难道国风真的不能拥抱流行吗?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看赛制。
美少年们展示自己的才艺之后,便由三位召集人统一考核,决定各自的班级。
班级一共分为三等:黄金最高、白银次之、青铜最次。(王者荣耀既视感?)
每一次才艺展示过后,都有一次调班的机会。当然,也很有可能由黄金降至白银和青铜。
而要想进入黄金班,除了舞台表演效果要好,当然还需要与“国风”完美融合。
比如第三期中,选手杨肸子、贰婶、贾昱三人结合了民国才女林徽因与徐志摩和梁思成两大才子的经典爱情故事。
民国经典人物,加上贴合时代的扮相,加上足够出彩的演唱,让人忍不住对那个时代心生幻想。
而也有选手为了求新求变,选择自己不擅长的表现形式,结果自然不如人意。
由此可见,当传统国风遇上优胜劣汰的残酷赛制,还是有些水土不服。
其次是内容。
从前三期来看,分为单人秀、双人秀和三人秀。
第一期单人秀。侧重于谈国风情怀,每个人呈现一种有古典元素的表演。确定这不是在“披着国风的外衣选秀”?
毕竟尴尬是看得见的——哈尼克孜登场之后立马就插播了她代言小红书的广告;杨肸子表演后当众在舞台擦脚;宋芳园唱戏腔跑调;宋青冉更是被鞠婧祎质疑没有练习舞蹈……
第二期双人搭档秀。运用古代典故演绎故事,比如说霸王别姬、伯牙子期、黛玉宝玉、崔莺莺与张生,高渐离与荆轲……这一期更是沦为了“毁经典”。
尤其是陈子铭饰演的宝玉,多了木讷,少了灵气。至于宝玉和黛玉的服饰……你们开心就好。
经过了前两期的实验,第三期的节目显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美少年”们的表现更加自然,连剪辑也进步了很多。
表演上的进步,挽回了些许失落的颜面,但还是没能让大家看见真正的国风。
召集人之一张云雷曾经表示,真正热爱优秀传统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国风美少年,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上节目,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那他并不是真正的国风美少年。
同理,穿着古风衣服唱流行歌曲并不等于国风,即使歌词里有些古典意蕴,也不具备足够的号召力。
也难怪,不久前《新京报》使用标题“没内涵的美,怎能叫国风”,占用大幅版面专门点评了这档节目。
而三位召集人,在节目中也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二期经常出现三位召集人不知道如何评价的情况,张云雷更是尴尬。
作为德云社的四公子,节目并没有给他太多“发挥”的空间,因为与戏曲有关的展示真的太少了。只有刘丰和“四阿哥”方洋飞表演时涉及了戏曲元素。
国风门类博大精深,除了诗词歌赋舞琴棋书画,还有很多其他的技艺内容。
有声艺术以及无声艺术,其中诸多流派诸多门类,精通一门就十分不易,更别提面面俱到了。
三位召集人也并非全才,所以点评的时候一旦脱离专长也就略显不足,只能从舞台表演上来评价了。
而《国风美少年》的选手在舞台的表现上大多局限于唱演,自然也就显得有些眼高手低。
节目中还有一个频频出现的重要人物,国风侠。
他会在选手们演出之时,随时为观众安利中国传统知识,可以说是节目中科普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同时,国风侠拥有一票否决权,以及淘汰赛投票机制中加分的10票,能够决定选手的班级去留。
然而,国风侠的声音出现的时间,以及在镜头中穿插的不合时宜,反而成了节目的一大槽点。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近日,《国家宝藏》第二季正在热播,仅播出一集,就拿下了豆瓣9.4分!
不变的巨型环屏,不变的国宝盒子,不变的精致画面,不变的炸裂呈现。不撕、不八、不炒,却看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厚重感。
除了央视大大唱主角,近年来看似阳春白雪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努力采取平易近人的手段和方法走下里巴人的道路。
而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内涵,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亲近我们自己的文化。
《国风美少年》作为网制综艺,尽管在硬件以及阵容上都无法与之匹敌,但多多少少引发了我们关于文化传承的思考。
比如,节目的赛制固然会使得选手出现“投其所好”的情况。但几期下来,除了能够感受到部分选手对国风的理解不够透彻,并没有太多戏谑的成分。
看似尴尬的国风侠,科普的内容却并不尴尬,不仅仅留于表演,也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任何值得被关注、思考、传承的东西,都需要通过娱乐化的形式来吸人眼球的时候,我们也不免要对其作出反思。
古老并不意味着腐朽。
相反,凝结着祖先智慧结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学习它,了解它,才能利用得好,传承得好,并且使之转化为我们今天的精神财富。
《国风美少年》意在把“国风”和“美少年”结合起来,针对的是年轻人,就连召集人也是90后,意在使年轻人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立意是好的。
传播形式虽然创新,但仍旧需要细细打磨。
在协调歌舞奏乐的同时,与传统文化之间高质量的互动,绝不仅仅是单个传统元素的简单叠加。
针对于诸如此类的探索传统文化传承的综艺,我们依然可以报以期待。
本文作者 |牙签君@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