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西部商报》死的可怜?《读者》又如何呢?
文 / 半亩方塘
十八年太短,只争朝夕!
十八,是劫,也是运!
阿里巴巴“18罗汉”是阿里草创时的18位创始人,他们当时大都默默无名,跟着屌丝马云创业,一起把阿里做到了今天的辉煌。
任正非于1987年创立华为,目前已经发展为一个拥有18万员工的全球性科技大厂。
2001年,华为在美国开设了办事处,同时在英国也开设了办事处。华为在美国的这18年是辉煌也是危机,18年后美国打击华为,这是华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运数,而非劫数。
但是,有些企业却未能逃过18的魔掌,在甘肃有一家纸媒的陨落,就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例子。
对于苦心经营了18年的《西部商报》来说,18意义非凡,是命运中的悲惨数字。
《西部商报》于2000年元旦创刊,由甘肃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据悉,在去年端午节过后甘报集团内部召开会议,宣布了停刊事宜。
2002年5月,《西部商报》与《成都商报》全面合作,在兰州率先引进先进的报业运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全面创新报业体制和经营机制。《西部商报》先进的办报理念引起其他报纸效仿,成为甘肃报业市场最有影响力的都市报。在甘肃报业市场上,一度形成了形成了兰州晨报、兰州晚报(兰州日报旗下)、西部商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报业下行环境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笔者了解到,报纸停刊主要原因是亏损严重。此外,在甘报集团内部,《西部商报》与于1997年创刊的《兰州晨报》同为都市报,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走过了18年风风雨雨的西部商报于2018年6月23日发布公告,宣布正式休刊,它并没有跨过这个18年,活过18岁,18成了《西部商报》的劫数。
据了解,报社采编团队有80人,加上行政、发行及经营人员,总共有300多人。“什么安置方案都没有,工资也没结清,突然宣布休刊,让大家回家等消息。”有员工透露,报社已拖欠多月工资,有的员工工资拖欠长达四个月。
2018年6月12日,甘肃日报社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经报社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报社党委推进西部商报转型专项工作组,其中包括报纸休刊及转投晨报工作组、维护稳定工作组、西商传媒公司转型工作组、舆情分析研判及处置工作组等五个小组,推进“转型”工作。
欧洲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诺基亚为什么失败了?瑞星、金山毒霸为什么消失了?易趣为什么走下神坛了?看看这个小段子,也许你会明白:
比如有的菜贩子会这样对买菜大妈说:你买了我的土豆,我会帮你把削干净。其它菜贩子就不服了:你买了我的土豆,我不仅帮你把皮削干净,还帮把菜你送到家。
而真正聪明的菜贩子会这样干:
大妈,我这里不仅有土豆,还有牛肉,您可以再买一点做土豆炖牛肉,另外我还可以再送您两根葱,送给您一份菜谱,把菜都给您洗干净打包……看明白了吧,这就是消费升级。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正在从“买卖关系”升级成为“服务关系”,未来比拼的是你的深度服务能力。
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瑞辞职时说的话令多少人发出感叹: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这个世界,从来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最大的障碍,傲慢才是。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在森林中带枪的猎人……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而且,“毁灭你,与你何干?”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的这些名言,不由得让人动容。
最近几年,报纸停刊事件屡有发生,主要原因是受互联网冲击,用户阅读习惯发生改变,用户向移动端迁移,由此导致了报纸“产能过剩”。上海、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以及中部地区的报业集团大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陆续关停多家报社,不过这种现象在西北地区并不多见。西部商报的关停,似乎表明,西北地区报业的供给侧改革已拉开序幕。
回望《西部商报》的发展历程,曾经也辉煌过,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今天走向了衰败,这似乎很正常。
仔细想想,《西部商报》遭遇滑铁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战略定位与运营配称的问题。
雷军为什么能够成功?
雷军抓住了两个关键词“黑暗森林”与“维度攻击”。面对苹果、华为的来势汹汹,小米形成了互联网打法,通过成本领先战略降维攻击,让小米成功避开了竞争。
为什么很有经验的《成都商报》团队也未能将改变《西部商报》的命运?
可乐族有丰富的国际经验,把蒙牛又带到了什么轨道呢?
希拉里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为什么还被特朗普击败呢?
事实证明,大多数企业都死于经验的陷阱!
“天变了”,你还是靠过去的经验判断是否带伞吗?
沿着旧地图,必然找不到新大陆。按照过去牛顿物理时代的思维给安排的路,总会让人迷路。 墨守成规、无法创新,就如未发现新大陆时的地图上、对遥远的北美仍是一片空白。
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是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进化,能生存下来的物种是能更好适应环境的。
《西部商报》与《兰州晨报》同出《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一直以来,这两家报纸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发行上去而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经过笔者分析,其实《西部商报》的失败在原点上出现了问题,一直打着“奉献兰州最好的新闻”这样一个口号,去让读者认知。看看《兰州晨报》,从名称上来看,兰州早晨的第一份报,这本身就带有一个定位,抢占了阅读者早晨看报这个场景。早晨起来,肯定我们的习惯就是想看看有什么最新的重大新闻啊之类的,这就是一种习惯。
况且,今天的报纸谈新闻的概念,简直是可笑至极,新闻的时效性能超过数字媒体吗?
那《西部商报》呢?《西部商报》也是跟随着《兰州晨报》做新闻资讯综合性的报纸,这就造成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西部商报》从报名上来分析,首先地域性广,针对人群是商人,或者是传播以“商”为主题的文化为导向。
根据笔者提出的场景逻辑下的定位观念,产品首先要在顾客心智中实现特立独行,然后做聚焦。这样才能赢得竞争。
难道《西部商报》在移动互联网的当下,找不到新的风口了吗?
绝对不是。
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的成功,又会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呢?
腾讯那么强大,微视为什么没有围堵住抖音呢?
《新甘肃》APP用传统人脉式的强迫下载,能带来多少流量呢?最终留量又会有多少呢?
5G的普及对新媒体又是一轮新的迭代。像抖音那样的短视频必然是趋势,短视频是否能具有穿透力,关键在于三点:创作能力、互动模式和内容生态。
然而,像瑞幸咖啡那样,用资本市场的钱请中国人喝咖啡,其疯狂的打法,哪个企业能做到?虽然上市了,最终还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啊!
遭遇了增长的魔咒,是因为在新的风口,《西部商报》这头猪没有给自己长出翅膀来,所以未能飞起来!
究其因,《西部商报》原来在读者心智当中,除了名字高大上,地域宽广外,其它没有和《兰州晨报》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故此,可以认为《西部商报》的定位是严重错位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精准的定位。
那种特朗普式的,纯粹的兵战思维打败竞争对手的战略永远无法赢,因为他不懂哲学。最好的竞争是避开竞争、超越竞争。如果《西部商报》按照固有的这种“商”的品类去定位,应该不会发生今天的惨剧。
笔者认为,《西部商报》发源于兰州,发展与辉煌应该不在兰州,更要瞄准像西安这样人口密集型大都市。品牌棋局路,定位第一步。棋局的布置失误,导致了今天的恶果。
纸媒受互联网冲击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根据趋势做好定位的变化,踏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去创新。这本身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你不去创新,你就会被别人革命。自杀者生,他杀者亡。正如毛主席说的那句话:“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那是不好的,每天难过日子。”《西部商报》若以商人对主要客群,为商人打造一个商、学、研、乐的平台,不断向着商人俱乐部和商人社群的方向发展,再与今天旅游的热潮结合起来,商、学、研、游为一体的场景,应该说是竞争力非常强的一个媒体,坚不可摧。
纵观古今中外,人性欲望的激情始终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马斯洛需求六层次论之一、二两个维度“生存与安全需求”,是人生的第一层楼——身体小我;需求六层次论之三、四、五三个维度,是人生的第二层楼——使命大我;需求六层次论之六自我超越需求,是人生的第三层楼——素直纯粹真我。人生三层楼,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全景图,也是生命智慧的三个始发站。遇到任何棘手的问题和挑战,只要自己可以“升维思考,降维贯通”,一切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人的欲望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那只手”,人的需求在升级,顾客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顺应读者心智才是硬道理。报纸只是载体,靠阅读报纸和广告赚得利润,这样的旧的商业模式,在今天的微利时代简直是痴人说梦!
再比如《读者》杂志,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为什么能够生存?是因为有中学生群体保证着杂志一定的发行量。近几年,《读者》也在尝试跨界,如读者研学游、读者文创等;读者集团收购飞天传媒后,新华书店又如何升级呢?面对言几又、诚品书店、当当实体店的攻击,如何逃过生死的边缘呢?为什么日本森冈书店一周只卖一本书,却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书店?
《读者》的跨界虽是正确的方向,但是要遵循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第一性原理,跨界脱位必定要遭受“创伤”。《读者》的未来必然在品牌叠加上打造新的场景心生活,勇于走走共生路线,故宫有故宫的特殊性,《读者》有读者的基因,可学,莫仿。《读者》实施跨界战与劫持战混合作战,将价值曲线的深度做到10000米,像唯有此,才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据一个山头。
毫无疑问,品牌如同生物进化一样,要想获得生存,那就必须进化为更能适应环境和趋势的新物种;品牌要想获得生存,也必须进化为更能适应竞争环境和趋势的新物种。唯有抢先进化为新物种,创造独特的顾客价值,品牌才能获得生存。否则,注定被环境所淘汰!即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希望这样一个曾笑傲过江湖的媒体,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别让曾经来去匆匆,那些在新闻大厦为一个梦想而奔波的身影留下寂寞。
勾践卧薪尝胆度过了自己的寒冬后,在范蠡的战略设计下顺利灭吴。他懂得,只要活着就有成功的机会。像项羽、洪秀全那样的战略定力,即便是成功了也不能持久。华为永远懂得冬天随时都会降临,不断革自己的命,让黑天鹅湖成为华为公司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头脑的“钢针”。这都是创始人的智慧,任正非脸上的“五线谱”就是华为生命的哲学谱系;跪着也要活下去的OFO小黄车创始人戴维又要东山再起,能否成为下一个史玉柱?时代需要这样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这让笔者想起了王育琨在著作《强者: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中,这样描述中国企业家的刚硬与脆弱:
因为那太阳般的盔甲过于耀眼,人们的目光穿透不了那耀眼的盔甲,抵达不了他们的心灵。在人们眼里,他们像那盔甲一样的坚硬,直到有一天,那坚硬的躯体轰然倒下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坚硬的身躯会毫无征兆地坍塌。
如果《西部商报》是民营企业,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余华在《活着》中说,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美国著名作家布赖恩•克罗泽在《蒋介石传》中,他说,蒋介石几乎具备成为历史伟人的一切要素。他的思想、他的意志、中他的手段、他的实力几乎一切具备,只欠缺最后一点运气。也许,用运气差来解释他的失败是不够的,但是这位作家讲的这句话才是核心,他说,国民党的确有些好故事,但共产党的故事更好。国民党打了败仗就散了,共产党打了败仗却可以不屈不挠,继续奋斗,一往如前。
不要因为暂时的负债,而毁去曾经这18年的奋斗,都说18年是一个轮回,看你能不能破茧而出,能不能度过严冬。面临困境,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深入思考,重新定位,找到一条适合《西部商报》发展的新道路,为新时代赋能才是一个媒体的担当与使命!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观点而已。每一个物种的消亡,其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也许,对于报社本身而言也可能有不可言喻的苦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