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灿(港灿黄丝是什么意思)
灿是什么意思广东话
香港艺员廖伟雄拍网中人时的角色名叫"阿灿", 形象是一个内地到香港乡巴佬新移民, 当时的环境确实香港比内地好太多, 所以后来香港人都叫内地人做阿灿, 阿灿成了乡巴佬的代名词. 现在内地经济比香港好了, 所以现在内地反称香港人是"港灿"
香港近几年的变化
香港宪法的《基本法》在第五条里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不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变。”
《亚洲时报》特稿文章指出,十年了,香港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似乎没有改变。不过,生活在这里的人,却可以感觉到过去十年的变化,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更是无形的。而要为这些变化负责任的是香港人自己。
有形的变化更多是来自过去十年的经济衰退,而非北京政府的干预。北京政府的干预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至少现在还没有。而那些无形的变化,却正在打造一个新香港,这些几乎是非中国居民和游客看不到的。香港变得更温顺了,也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香港人对大陆人的那种天生优越感,几乎消失殆尽;“阿灿”这类蔑视大陆人的词汇,已从日常语言中消失了。“阿灿”原本是一部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后来港人就这样称呼大陆人,意思是乡巴佬。
香港人正在大陆化。事实上,如今港人过关去深圳消费时,如果他们出手不大方,就会受到羞辱,被叫作“港灿”。
其实打从1997年7月1日凌晨主权移交几小时后,变化就开始了。当然,北京或港人都没料到,或希望这么快就开始改变。实际上,有些港人根本没料到此生或来世会发生变化。
1997年夏天,泰国的货币泰铢急剧贬值,引起了一场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正是这场风暴以及随后爆发的一系列更致命危机,严重了打击港人的自信和傲气。
在金融危机、禽流感、非典、空前高的失业率(8%)、负资产这些灾难面前,港人选择了一条好走的路——依靠北京。当他们向北京求助,面子、自尊心和天生的优越感都被一股脑儿抛开。
北京政府果断地抛出一条又一条的救命稻草。北京现在仍在这样做,尽管有时会提醒说,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香港必须解决其根本问题。但谁在乎呢?好时光回来了,香港又风生水起了。那是外国游客和当地侨民所看到的。
他们现在还看到的,是这些有形变化:现有多达50万港人在大陆工作,而他们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在英国统治的最后几年里,移民到加拿大、澳洲和美国的富裕中产阶级专业人士。
同时,这50万港人在香港的位置,几乎被同等数量的大陆人(主要是穷人)所取代,这些人已在港永久定居。大多数生活在较低经济水平的新移民,都是嫁给香港男子的女性。香港男子找要求不那么高的大陆女子作妻子或情妇的热潮,不可能很快减退,这就导致香港单身女子的人数与日俱增。
香港不再是昔日那个继新加坡之后亚洲第二大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上海已经快将其取而代之,而且深圳也很快会超过它,因此香港可能会继续走下坡路。
“阿灿”什么意思啊?
香港这十年:阿灿与港灿
从“阿灿”到“港灿”,香港人大可不必过于悲观,偏颇地认为谁将取代谁。[文/研究员 严飞]
回归十年,香港人心态最大的变化,反映在与内地的关系和对内地的重新认识之上。当年曾自负地讥笑内地人是“阿灿”的香港人,今天却要用“港灿”来自谑,真是“世道变了,人心也变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大东电报局曾有一个广告,一名西装笔挺的成功男士,以权威的姿态向观众解说:香港充满朝气、欣欣向荣,以国际金融中心的身份,把东西方的信息汇聚集散。这个时期香港经济的成功转型与腾飞,让香港迅速发展成举世瞩目的国际化大都会,也因此,香港人人如广告片中的成功男士一般,滋生出盲目自大的优越感,尤其在相对贫穷落后的内地人面前,这种优越感就会成倍放大,“表叔”、“阿灿”、“灿哥”、“灿妹”等嘲笑性用语,构成了这一时期香港人对内地人的集中印象与认识。“表叔”的说法源自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在那经典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中,李铁梅唱道:“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这位“表叔”于是进了港人编撰的粤语词典,以其“没有大事不登门”的形象,演变为大陆外派驻香港中资机构人员的文化符号。“阿灿”比起“表叔”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1979 年,电视连续剧《网中人》在香港热播,一位刚从大陆来到香港的新移民程灿,在电视里笑着说:“我系阿灿呀!我准备返乡下探阿爸阿妈……”阿灿在香港陌生文化与环境中种种不协调甚至滑稽的表现,由此被升华成八九十年代内地人愚昧、憨厚、封闭、缺乏修养的代名词。
九七回归之后,“阿灿”与港人正式成为一家,“表叔”登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内,香港人的优越心态似乎依旧,普通话与粤语更是一度成为落后与发达的文化标签。但伴随着香港遭遇一系列的经济重创,特别是2003年前后的SARS 袭港、负资产横行、失业率高企,香港经济降到谷底。与此同时,内地经济水平却在时刻高速发展之中,越来越多内地人通过“自由行计划”涌入香港,挤满铜锣湾、尖沙嘴、旺角的大小商铺,以个人消费带动香港的经济增长。以往在内地自诩大豪客的香港人,今天反而要期望每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五一黄金周,抢着做内地人生意。粤语也因此不再成为香港人日常生活交流的唯一语言,普通话愈发受到重视,成为他们必须学习的新技能。到了2007 年1 月,人民币价值第一次高于港币,北上消费的香港人忽然发现,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港币再也不吃香了,深圳的出租车司机都开始理直气壮地拒收港币。在巨大的反差面前,香港人不得不感慨句“今时唔同往日”,多年来赖以骄傲的经济优越感再也不复存在,“表叔”、“阿灿”等文化偏见的符号也就此成为历史。
于是,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选择北上内地,从深圳、广州到上海、北京。不仅北上消费,也北上工作,甚至定居。就好像当年程灿来到香港一样,看什么都惊叹,以至于要以“港灿”自谑了。仅以定居为例,香港回归前,到内地定居对很多香港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而在回归十年后的今天,香港人返回内地生活反而成为大潮流。根据香港规划署2006 年的调查发现,2001 年到内地定居的香港人有4.1 万,2003 年则有6 万多,而到了2005 年,则增加到9.1 万,意即每两年就以几乎50%的速度递增。当年以“阿灿”嘲弄人家,如今用“港灿”自嘲,真是风水轮流转。
从“阿灿”到“港灿”,香港人是否已从中获得若干启示,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这并不得而知,但有不少香港人惶惶然,患上边缘化的群体焦虑症,倒是这一两年香港人心态变化中的新趋势。
长期以来,香港人的深层心态一直有所波动。内地发展滞后,未免歧视;内地急速发展,则少不了担忧。早几年担心的,还只是上海取代自己的地位,“双城记”的讨论曾一度热门。今天,当内地迎来全面发展,香港所担忧的,就不仅是上海一座城市,而是整个内地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港灿”虽说是自我戏谑,却也未尝不体现出自卑。其实,跟内地相比较,香港活泼的民间社会、开放的媒体、自由宽松的制度、公共管理上的严谨、对规范和秩序的重视,都使得它作为一个社会、政治、文化系统,显示出很强的优越性。美国传统基金会2007 年1 月公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更是连续第13 年将香港列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因此,香港人大可不必过于悲观,偏颇地认为谁将取代谁。
反之,如若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内地建立起良好互动的机制,同时又把香港的命运放在中国发展的大框架之中,才能打造出两地一起灿烂的格局。
请问:港灿是什么意思?
港灿是用来形容不熟悉内地文化但要融入内地生活的港人。出处是80年代TVB电视剧《阿灿正传》中,由廖伟雄饰演一名初到港人士,叫阿灿,因为“阿灿”而产生了“港灿”。
扩展资料:
1、香港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
2、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3、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总值位列全球高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香港
港灿是什么意思?
1997年之后,从香港到内地去的新移民渐渐多起来,很多来到内地的香港人自称是“香港阿灿”,简称“港灿”。
港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