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的郑贵妃下场(万历最爱郑贵妃的真实结局)
郑贵妃是明朝最受万历帝宠爱的妃子,以她的美色、智谋与能力,放在明朝初中期,都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皇后。
她也是明朝最可悲的妃子,为爬上皇后的宝座,一生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却最终与皇后无缘。死后更无法陪在万历帝身边,一人孤零零躺在墓中。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她的故事:
郑贵妃,郑承宪之女,北京大兴人。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的一天,郑贵妃和其他八位女子一起被迎娶进宫,并被册立为淑嫔,那年她才15岁。
郑贵妃进宫之前读过不少书,极为聪明,且意志坚定,更善于揣摸人的心理。
她深知光凭女色是不能长久的,要想一直得到皇帝的宠爱,就必须用各种手段让皇帝的深深地迷恋自己,才能实现自己和家人飞黄腾达、荣华富贵的目的。
她很快发现万历帝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实际上却孤独无助,所有的人都将他看作一台机器,而不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因此,郑贵妃清楚地知道万历帝需要的是什么。
别的妃嫔表面上对他百依百顺,骨子里却对他保持着距离和警惕,而郑贵妃却给予了万历帝无微不至的关心。
在万历帝的眼中,郑贵妃既是妻子,更是知己,茫茫人海中只有郑贵妃的心与他紧紧地贴在一起,因而对郑氏的宠爱终生不改。可是为了这份感情,万历帝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万历十四年(1686年),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万历帝不仅在宫中隆重庆贺皇三子的降生,并且当即册立她为皇贵妃,位居众妃之首。郑贵妃终于明白自己在万历帝心中的地位,终于开始了恃宠谋权的行动。
郑贵妃很清楚,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儿子能否当上太子,而这首先要取得万历帝的支持。
就在皇三子出生后不久的一天,万历帝陪郑贵妃去位于皇宫西北方向的大高元殿烧香拜佛。
谒神时,她要万历帝在神像前抽签,看立皇三子为太子是否符合天意,由于她早做了精心安排,抽签的结果自然是符合神意。
在郑贵妃的要求下,两人当即在神前密誓要立皇三子为太子,然后把密誓写在纸上,密封在玉盒中,等待时机付诸实现。然后郑贵妃与父亲郑承宪、哥哥郑国泰、侄子郑承恩密谋,要他们在外廷配合自己的行动。
由于郑贵妃受宠,郑承宪和郑国泰封官授爵,郑承宪官至锦衣卫都督同知,郑国泰当了锦衣卫都指挥使。他们并不满足仅仅鱼肉百姓、横行霸道,他们要成为朝中最有权势的人。
郑贵妃与万历帝密誓一事很快传到外廷,本来万历帝册立她为皇贵妃而不册立王恭妃,已引起朝臣们的疑心,又得知他已对郑贵妃做出了这种许诺,群臣激愤不已。
给事中姜应麟率先发难,要求皇帝先册立王恭妃为皇贵妃,然后再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万历帝大怒,拍着桌子,吼道:“册封贵妃是因为她勤劳敬奉,与立太子无关!”并下旨将姜应麟贬出京城。
但万历帝又同时表示“立储自有长幼”,于是朝臣们抓住这句话,要求皇帝言出必行。郑家以及投靠他们的少数朝臣,一边在外廷散布缓立太子的好处,一边让皇帝阻止朝臣对立储的议论。
群臣很快识破了郑贵妃及其家人的险恶用心。至此,围绕太子的问题,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两个集团,一个集团是立储派,主张马上就册立太子,并且明确提出要皇长子进入东宫,他们没有固定的为首人物,但为数众多。
另一个集团则主张不急着立储,也不明说以后立谁为太子,这一集团以郑贵妃为首,主要力量是郑承宪、郑国泰、郑承恩及一些投靠他们的朝臣,而最大的后台就是万历帝。
面对立储派的猛烈攻击,郑氏集团狼狈不堪,为改变被围攻的局面,郑国泰等人听从御史何选的建议,以退为进。
以“朝野公论,郑氏祸福”的利害关系劝说郑贵妃做出姿态,向万历帝建议立储,他们则同时上疏,“请早立国本”。
万历帝则配合他们使岀“苦肉计”,将郑承恩贬为庶人,郑国泰夺俸一年,然后把郑贵妃的请求和郑国泰的奏疏给朝臣看,斥责大臣们冤枉好人。
郑氏集团放出了“烟雾弹”后,让万历帝在前台与朝臣周旋,他们则韬光养晦,伺机打击对手。
万历二十九年,皇长子朱常洛虚岁20,已过冠婚年龄。立储派又一起上疏,要求先册立皇长子为太子,再以太子的礼仪举行婚冠大典。
而郑氏集团则大唱反调,“请皇长子先冠婚后册立”,并且要皇三子一同冠婚,旨在掩饰皇长子与其他皇子之间的贵贱差异,再次拖延太子的册立时间。
郑贵妃故伎重施,在万历帝面前哭闹不已,要他履行在大高元殿神像前的密誓,坚持不册立皇长子为太子。于是万历帝下曰要先为皇长子举行婚礼,册封之事以后再说。
立储派不仅封还谕旨,据理力争,而且把这件事闹到很久不过问朝政的慈圣太后那里。
慈圣太后得知万历帝和郑贵妃所作所为已触犯众怒,甚至会动摇国之根本,于是召见万历帝,命令他立即册立皇长子为太子,以稳定人心,巩固统冶。
万历帝在内外压力下想不出任何办法,某天他突然想起玉盒中的密誓,打开一看,密誓几乎快被虫子蛀光了。见此状的万历帝以为天意如此,他再也无法顾及郑贵妃,只好在这年十月宣布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郑贵妃见多年的谋划以失败告终,不禁痛哭流涕,在他面前寻死觅活。
为安抚郑贵妃,万历帝在册封太子同日,下诏书册封皇三子为福王,并允许福王暂不去封地,留在自己身边;对福王即将举行的婚礼和新建府邸的费用,超岀十倍拨给,还封赐郑贵妃及其家族。
闹了15年之久的立太子风波,总算落下帷幕。
郑贵妃她为爬上皇后的宝座,一生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却最终与皇后无缘。她所处的时代皇权已大大衰落,皇帝成为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象征,国事的实际处置权掌握在大臣们的手里。
郑贵妃虽然有万历帝做靠山,却始终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当上太子,不顾一切地去争去夺,却至死也未能与儿子见上一面。
她一生得到万历帝的宠爱,死后却无法陪在万历帝身边,孤零零一人躺在墓中,只能说造化弄人,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