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蚨园之宾须无-桓管五杰之一,辅佐齐恒公称霸,成为宾姓始祖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历史上颍考叔、管仲、鬼谷子、张良、李渤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春秋“桓管五杰”之一宾须无,辅佐齐恒公称霸
宾须(胥)无,男,公元前685~前641年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其为史书记载的宾氏最早一人,现被宾氏后人尊为宾氏始祖。宾须无曾与管仲、隰朋、鲍叔牙等辅助齐桓公称霸,史有齐桓公始霸的详细记载。《东周列国志》第19回,多处记述有齐大将军宾须无常带兵作战的记实。该书亦记述有齐桓公在册封功臣官爵时,管仲对宾须无的评价:"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同时史书中还称宾须无、管仲、隰朋、鲍叔牙、宁戚五人为齐国"五贤人"。在齐国,"五贤人"皆直接听命于国君,对国君负责,故"五贤人"当属位列三公。其事迹主要见于《左传·昭公十三年》、《史记·齐太公世家》、《管子》之《大匡》、《小匡》、《戒》、《小问》等。。
宾须无像
人物简介
宾须(胥)无早在公子小白流落在外时,就与鲍叔、隰朋一起辅佐小白。《史记·楚世家》载叔向分析齐桓公即位原因时说道:"齐桓,卫姬之子也,有宠于厘公。有叔牙、宾须无、隰朋以为辅,有莒、卫以为外主,有高、国以为内主。从善如流,施惠不倦。有国,不亦宜乎。"可见,宾须无早在齐桓公即位之前,就与鲍叔、隰朋一样,已经是桓公的主要辅佐。
管仲任齐相之后推荐宾须(胥)无为五官之一,任大司理。《管子·小匡》载,管仲推荐宾须无时说:"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由此可见宾须无的性格特点。他善于审狱断案,明于是非,宽厚仁慈,不滥杀无辜,不冤屈无罪,所以管仲推荐他为大司理。
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为相,管仲却向齐桓公举荐了5个人,被后世称为“桓管五杰”。
《管子·小匡》载:“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词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他为大司行,掌管国家外交机构;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力,臣不如宁戚,请为大司田,掌管国家生产机构;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掌管国家军事机构;决狱折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为大司理,掌管国家司法机构;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掌管国家监督机构。”
《管子·小问》载,桓公称霸后想进一步成就王业,他就此事问管仲,管仲不答,让他问鲍叔;桓公问鲍叔,鲍叔又不答,让他问宾须无。桓公问宾须无,宾须无回答说:"古之王者,其君丰,其臣杀。今君之臣丰。"古代之成王者,其君主德望高,其臣德望低,而桓公却正相反。在管仲与鲍叔不便于直言的情况下,宾须无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桓公难以称王的原因,这反映了宾须无性格的另一方面,即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坦率敢言。
重要贡献
宾须(胥)无是桓公重臣,为桓公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诸书在论说桓公辅臣时,多提及宾须无。《国语·齐语》说桓公"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须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说苑·尊贤》说:"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皆叛不朝;众暴寡,强劫弱;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之不绝若线。桓公于是用管仲、鲍叔、隰朋、宾须无、宁戚,三存亡国,一继绝世,救中国,攘戎狄,卒胁荆蛮,以尊周室,霸诸侯。"《新序·杂事第四》载晋平公问叔向。当年齐桓公称霸,是臣之力还是君之力,叔向说:"管仲善制割,隰朋善削缝,宾须无善纯缘,桓公知衣而已,亦其臣之力也。"由此可见宾须无对桓公称霸发挥了重要作用。
宾胥无下传至宾媚人,由于他擅长外交事务,在周定王姬瑜八年(鲁宣公姬馁十年,公元前599年),被鲁宣公聘请为上大夫。到了周定王十八年(齐顷公姜无野九年,晋景公姬孺十年,公元前589年),宾媚人又出任齐国国佐,为齐国上卿。在宾媚人的后裔子孙中,则有以先祖的官职“国佐”为姓氏者,省文简化为单姓国氏、佐氏,佐氏后又有简笔为左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宾的起源
在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如“甲骨文”中,“宾”字图形画的是:“在房顶下,有一男一女,男人站着,女人跪着为他服务”。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当时是母系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女方有固定居所,女方占主导地位,拥有绝对强权。当男女双方互相看中后,女方就会邀请男方到其居所,为他服务,过夫妻生活,繁衍后代。这时的男女双方之间是“互敬互重,阴阳调和,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因此才有“宾,所敬也”(《说文解字》)的意思,也才有“相敬如宾”的成语。而当今有些误解,说“相敬如宾”,就是指夫妻之间像客人一样,那是对“宾”字本义的曲解。
扩展阅读:
嵩山天蚨园之历史文化考证
嵩山最神秘的《天蚨园记》是商经?孝经?归隐图?
一本大嵩山少林寺旅游的百科全书(图文)
千年神话天蚨园,千古文人隐士梦
天蚨园国学堂拜师仪式大典
天蚨园研学课:学周易、观天象、察地理、探历史、辨人文、布兵阵
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中秋夜推广华夏文化大型汉服晚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揭牌仪式讲话
清华大学徐林旗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国学堂论坛会讲
清华大学等二十几所高校国学教授在登封嵩山少林寺天蚨园游学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