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之王李红涛,一路作死被判死刑,却在枪决前20小时逆天改命
他是智力超群的天才,却因生活无聊一路作死,硬生生将自己变成了死刑犯,他就是李红涛,一个在死刑执行前20小时逆天改命的传奇人物。
那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越狱之王李红涛
1992年4月18日,昆明市公安民警抓获了诈骗犯李红涛。
当时正是中午,民警见询问室中都已有人,便将李红涛铐在走廊中的金属栏杆上,而后去购买午饭。
没成想,李红涛精通各种机械器具,解开手铐更是小菜一碟。
李红涛趁没人注意自己,悄悄打开了手铐。走到门口时,他遇见了一位刚刚执行任务回来的老警察。
对方见李红涛有些奇怪,便询问李红涛来警局做什么。
李红涛迅速调整好心态,镇定自如地回答,他来这里办点事,已经处理好了,正要回家。
就这样,李红涛大摇大摆地从警察的眼皮下溜走了。
离开公安局后,李红涛马上回到家中,销毁了他刻印假章,诈骗钱财的证据,并且,他料定警察会来搜捕,便爬上屋顶进行躲藏。
没过多久,几位民警果然来到他的家中。
但民警看过李红涛家中的痕迹,想当然地认为李红涛销毁证据后必定已经离家潜逃,因此查看一番后就匆匆离开。
李红涛则在民警走后轻轻松松地整好行装,打算去见女友。
途中,他看上了一辆崭新的奥迪车。只是简单与车主寒暄了几句,李红涛就记下了钥匙的形状,并连夜打造了一把。
第二天,李红涛怀着愉快的心情开走了奥迪车。
只是,他的车技不佳,没过多久就将车开进沟里,出了车祸。
伤愈后,李红涛突发奇想,认为开着警车去见女友是个不错的主意,不仅十分拉风,还能把女友吓一大跳。
凭借高超的技术,李红涛轻易就盗走了警车,并将它开进了女友所在的大学校园。
如此高调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警方的注意,6月19日,昆明警方再次抓住了李红涛。
由于情况变得复杂,李红涛被押在昆明市收容收审所后,法院迟迟没有开庭审理他的案件。
而李红涛在收审所中待的有些不耐烦,他对民警放话说,若还不给他判刑,他就要再次越狱逃走。
监管民警既无法左右案件审判之事,也不相信李红涛能随意出逃。
没想到,李红涛动了真格。
11月份,李红涛带着两名狱友在收审所中挖通了地道,他的两名帮手被警方当场抓获,但李红涛越狱成功。
并且,李红涛逃走后,立刻给警方打电话,洋洋自得地汇报他已成功越狱的消息。
此次越狱后,李红涛逃到了柳州,并且又偷了一辆车。
12月8日,他在修车过程中,第三次被抓。不久,李红涛被柳州警方移交至昆明。
无聊的生活
少年时代便获得国家级数学竞赛大奖,14岁被评为“优秀青年”,18岁成为浙江大学高材生,前途一片光明的李红涛,却在26岁时锒铛入狱。
那李红涛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迈入深渊的呢?
李红涛出生于湖北黄陂。1984年,他考入了浙江大学电子系。在校期间,李红涛成绩优异,表现极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始终没有什么方向。
毕业时,因女友被分配回昆明,他不顾父母劝阻,追随女友到昆明的一家电子工作。
两人也很快结婚,共同度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生活。
但几年后,李红涛对平静无波的生活感到厌烦,工作让他不满,妻子也让他心生嫌恶。
在他看来,一切都太无聊了,为了寻求刺激,李红涛与一位在校女大学生发展了婚外恋。
妻子发现他出轨后,愤然与他离婚。他的风评随即受到影响,并在单位引发了不小的风波。李红涛原本就不喜欢电子厂的工作,索性辞职与朋友一起开办公司做生意。
不久,公司资金出现问题,李红涛便仿冒了一枚足以乱真的公章,从银行骗取了8万元现金。
这种看什么都无聊的心态,事实上也帮了李红涛的大忙,因为,对一切都不上心便意味着淡定与从容。
这使得银行工作人员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后,没有生出任何疑心。
但第二次取钱是由李红涛的同学操作的,而他并不能表现得如李红涛一样镇定。
银行工作人员当场扣住了他,警察到来后,他立刻将李红涛供了出来。
而被抓后,李红涛三番两次地逃跑也是为了寻求刺激。
起初,狱中的生活让他心生好奇,他便在第二次被捕后乖乖在收审所待了几个月。
可好奇心很快散去,他对狱中的生活也感到无聊,于是撺掇两个狱友一起逃跑。
越狱成功时,他还专门打电话给警方进行挑衅。
1992年11月,李红涛第二次从警方手中逃走,但他对这种逃亡生活也感到了无聊。
此后,他便收起了越狱逃跑的心思。
逆天改命
1993年12月,李红涛被判处死刑,并收到了死刑执行通知。
但20多年过去了,他不仅没有死,还成了全国知名的发明家,手握数个发明专利。
那么,李红涛究竟是如何逆天改命的呢?
第三次被警方抓获后,李红涛被送进了昆明市第一看守所。
这一次,他的表现相当老实,再也没有发表过挑衅言论,而且积极接受改造。
不久,李红涛还向监狱方面提出,他要从事科学发明,希望监狱能为他提供实验室及相关器材。
看守所中的民警以为他又在耍花招,纷纷对他的请求表示反对。
但看守所所长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李红涛已经表现出真心悔过的态度,因此力排众议,为他提供了实验室。
李红涛则像着了魔一般,一头扎进实验室,醉心研究无刷电机。
原来,他在第二次逃跑途中,无意间看到了有关无刷电机的报导。
无刷电机是我国当时尚未攻克的一个技术难关,也是李红涛在大学时期的“亲密伴侣”。
李洪涛曾在课堂上和实验室中多次研究过无刷电机。
只是,他还未将这个问题研究透彻就因其他事情耽搁下来,一晃就过去了好几年。
如今,李红涛看什么都无聊,无刷电机反而成了一件具有无穷吸引力的事情。
并且,李红涛也预料到,他诈骗、盗窃又屡次越狱,后果必定十分严重,大概率难逃一死。
他已考虑过死亡,而反复思忖之后,李红涛认为,无刷电机的研发就是他最后牵挂的事。
看守所的民警们也看出,他是真心在搞科研,便主动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但实验尚未成功,判决书就送到了看守所。
李红涛被数罪并罚,判处死刑。
李红涛早已想到了这个结果,可实验还未成功,他无法安心地走。看守所的民警们见状便鼓励李红涛将实验继续下去。
然而,实验还是没有成功。
并且,死刑核准通知书已经在1993年12月下旬送达。按照相关规定,李红涛必须在收到判决书后7日内被执行死刑。
生命只剩最后7天,实验却遇到了瓶颈。看守所领导想办法请来了科研所的专家学者。
专家查看了李红涛的实验后,向李红涛点明了问题所在。
李红涛立即着手改进,终于在最后期限的前一日让电机转了起来。
看守所方面于是连夜向上级打报告,申请暂缓对李红涛执行死刑。
报告得到了批复,李红涛的死刑被暂缓,有关部门也特准将他带去科研所,让他对研制出来的无刷电机进行完善。
1995年,李红涛的发明获得了国家级金奖,属于重大立功表现,因此被改判为死缓。
而他的科研脚步并未就此停止,凭借后续的一系列发明,李红涛被不断减刑,并于2009年刑满出狱。
因为无聊,李红涛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亲手将自己推到了死神面前。
生死边缘挣扎之后,他又奇迹般地用天才头脑扭转命运,并且终于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科研成了他一生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