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为贼”?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老年人,会害了子孙?

“老而不死是为贼”?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老年人,会害了子孙?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一个人要尊老爱幼,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孝顺一直被视为传统美德的基石。

不过,作为孝文化的起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却曾说过“老而不死为贼。”这种看起来和尊老爱幼完全相悖的话。

其实孔夫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希望指责那些年龄增大而不遵守礼仪的为老不尊者,而非指责老人活得太长了。

这句话却在传承中,被后人不断曲解了。

在当下社会,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多,如何对待老人,如何赡养老人,成为了每一个年轻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让自己的子女们生活减压,也是每一个老人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老而不死为贼,本意是指责年老却不知礼数的人,这句话的本意放至今日,其实仍然有着思考价值。

作为老人来说,又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让年轻人压力加剧,进而使得自己背负“老而不死为贼”的骂名呢?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老年人,真的会害了子孙吗?

一、过度依赖子女的老年状态

在人生的晚年,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身体机能和生活的热情,都大大不如从前了。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突然改变,往往会让人无所适从,对于老年人来说,也同样如此。

很多老年人无法适应自己从一个工作者,转而变成需要别人照顾的退休者这样巨大的转变,部分老人因此陷入了一种过度依赖他人、甚至自我放弃的状态。

他们不再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将生活的所有重担都压在了子女身上。

无论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是精神上的陪伴,都表现出极高的需求与期待。

这种状态下,老年人可能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自我价值的认同,转而将子女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因不满或期待未达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家庭和谐。

对于这种老年人而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对子女在物质层面上进行毫无节制的索取,一旦被拒绝,就立刻挥舞“不孝”的大棒攻击子女。

而对于子女们来说,老人长期的物质索取,无疑是他们经济上一份沉重的负担。

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如果夫妻有一方的老人在物质生活上有过多的索取,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许多年轻人在家庭的高压环境下成长,求学时期,要面对家里人对兴趣和天性的压制,经济独立后,又要面对这类老人不孝的指责。

即便是成年人,精神承受力也是有极限的,对于这种过度依赖子女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存在,就是对本就在高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子女给予更多负担。

在与中国家庭环境相似的韩国与日本,青年中年自杀率一直都很高,这些选择放弃生命的年轻人中,由于父母压力,选择自杀的并不在少数。

因此,这些过度依赖可能让子女的老人,对子女的成长来说,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子女在这个压抑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很难拥有一个健康的精神状态。

因而“老而不死为贼”这句话,用来形容这部分老人,确实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二、固执己见、拒绝改变的老年状态

人对于新事物的接纳能力,其实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递减的。

对于年龄逐渐增长的老人来说,习惯了旧有生活的他们,很难再接受这个不断诞生新事物的世界。

但是由于常年来的固有经验,他们并不会觉得是自己无法跟上社会,而是会觉得,社会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是错误的。

很显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过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未必能意识到这点。

而这部分老年人的想法与现实的矛盾,他们的子女自然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与之前那样因为社会角色发生剧变。转而依赖子女的老人不同。

在这批老人身上所展现的,就算因为固执己见而表现出的对子女的极度不信任。

由于这类老人的固执己见,他们和子女两代人在观念上有着巨大的不同,就一件普通的小事,都有可能爆发巨大的冲突。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表现在孙辈教育和子女婚恋上。

在这部分老人心目中,教育观和婚恋观都还有着较为浓厚的时代特征。

在他们眼中,孩子就应该认真读书,不应该有着其他爱好。

而子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很显然这样的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生活所需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年来,老人逼婚子女的新闻层出不穷,而因为在工作学习上给予子女太多压力导致子女走极端的新闻,也有一些。

这类偏执又固执的老人,除了给子女极大的压力外,对于自己而言,同样也会带来极大的不便。

由于抗拒学习新的知识,这类老人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差的。

他们中大多拒绝使用智能手机,这让这批老人和信息化的时代进一步脱节。

为了照顾这些老人,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年轻人不得不从工作或者其他时间中,抽出精力来照顾他们。

固执己见,不愿意接纳新的事物,这类老人,对于子女来说,同样也是不小的负担。

三、自私自利的老年状态

极少数老年人,在晚年可能因种种原因,变得自私自利,将个人利益置于家庭之上,忽视对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与责任。

除了在对待家庭关系上表现得自私外,这类老人最为可怕的地方,是他们在社会责任感上,同样地展现出自私的一面。

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我们没办法在赋予他们太多的社会责任。

而这些自私的老人正是看准了这点,利用老年人的身份,疯狂地为自己获得一些蝇头小利。

公园里的观赏花,他们可能会随手摘会家里。

邻居放在门口的外卖,他们可能也会毫不害臊的尝几口。

甚至这部分老人里,还仰仗着自己老而不死的身份,会以划伤小区停放的汽车为乐。

而加之这批老人受教育程度往往不够高,且抗拒学习新的事物,在现代社会中,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招致祸害。

作为他们子女,自然是要负起承担这部分老人错误的责任了。

这些老人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损坏他人或公共财产,最终赔偿还是要由子女们所承担。

不过能诞生这样老人的家庭环境,其子女可能也不会是什么善良的人。所以我们能看到,某些老年人违法侵犯他人利益的新闻里,他们的子女不仅不会维护他人利益,反而会和老人一起撒泼打滚。

就算子女和这样的老人坚决划清界限,但是依旧可能会被这些自私的老人所害。

人总是社会动物,对亲情还是有所渴望的,这部分自私的老人,显然无法给予子女其想要的亲情关怀。

而且这类老人的行为,对于社会风气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破坏。由于年事较高,就算是违法犯罪,法律也无法给予这些老人合适的制裁。

长久以往,这类老人就可能会败坏老人群体的风评。

许多年轻人现在对老人的态度不复尊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这类老人破坏了老年人值得尊敬的印象。

可以说,这类自私的老人,对子女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最大的,而对于社会的整体稳定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结语

处于以上这三种状态的老年人,确实会给子女带来很多的困扰,但说“会害了子孙”有点绝对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观念也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比起尊重老人,我们现在更倾向是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一个性格恶劣的人,并不会因为其年龄增大,就变得受人尊敬了。

因此那些固执己见,自私自利的人,即便年老了,也是我们应该反对的存在。

不过正是由于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太快了,在我国我们父辈这一代老人,他们所经历的是历史上任何国家老人都没有经历过的社会发展跨度。

所以,在他们之中,出现固执己见的态度也并不奇怪。

甚至对于曾经生活在困难时代的他们来说,自私自利也同样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能理解,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接受。

作为子女,就应该在父母的性格尚未铸成大错的时候,及时对其引导,让其能适应现代社会,有一个体面的老年生活。

参考资料:

“老而不死是为贼”: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老年人,会害了子孙

首发2024-07-29 10:13·啊斌说事

“老而不死是为贼”:处于这三种状态的老年人,会害了子孙,很多人不知道!

薇薇夜读2024-07-14 21:05

相关推荐

​苹果装饰崩盘,“联邦制”成败笔

197

苹果装饰崩盘,“联邦制”成败笔 苹果装饰武汉分公司被立案调查的一个偶然事件引发“蝴蝶效应”, 全国各地分公司相继陷入危机。 2018年5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探访苹果装饰位于东...

​买房路上的茶水费,你交了吗?

​买房路上的茶水费,你交了吗?

62

买房路上的茶水费,你交了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好了,今天的主角就是茶水费。 借用一句名言,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我们先科普下是茶水费? 所谓...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哪一个民族的姑娘最美?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哪一个民族的姑娘最美?

172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哪一个民族的姑娘最美?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

​墨脱边防:从“路在远方”到“路在脚下”

​墨脱边防:从“路在远方”到“路在脚下”

73

墨脱边防:从“路在远方”到“路在脚下” 墨脱边防:从“路在远方”到“路在脚下” ■马 军 解放军报记者 郭丰宽 边关路难行,“雪海孤哨”曾是西藏军区墨脱边防连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