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之河南省周口市

城市历史之河南省周口市

#精品长文创作季#

周口市辖:

川汇区、淮阳区、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沈丘县、郸城县,代管项城市。

西周时期:

今周口市主要分属:

陈国、厉国、顿国、项国、沈国等。

东周时期:

今周口市主要先分属:

陈国、郑国、鲁国等。

后分属:

魏国、楚国等。

春秋时期:

楚国始置陈县、苦县。

秦朝时期:

置陈县,治所在今淮阳区,为陈郡治所;置阳城县,治所在今商水县西北;置苦县,治所在今鹿邑县;置项县,治所在今沈丘县;置阳夏县,治所在今太康县;置固陵县,治所在今太康县南。

陈县、阳城县、苦县、项县、阳夏县、固陵县属陈郡。

秦末:

陈胜改阳城县为扶苏县。

西汉时期:

复改扶苏县为阳城县。

改固陵县为固始县。

置新平县,治所在今淮阳区临蔡镇;置女阳县,治所在今商水县西北;置扶沟县,治所在今扶沟县古城村;置西华县,治所在今西华县南;置长平县,治所在今西华县东北;置宜禄县,治所在今郸城县宜路镇;置宁平县,治所在今郸城县宁平镇;置南顿县,治所在今项城市南顿镇。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

以秦陈、沛、颍川三郡置淮阳国,立子友为淮阳王,都陈县。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

徙封刘友为赵王,改淮阳国置淮阳郡。

此后:

吕后、汉文帝两度以郡置淮阳国。

西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

改淮阳国为陈郡。

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

复改陈郡置淮阳国。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

复改淮阳国为陈郡。

西汉宣帝时期:

封刘德为阳城侯,改阳城县为阳城侯国。

封邴吉为博阳侯,置博阳县,治所在今商水县东南。

西汉元康三年(前63年):

复改陈郡置淮阳国。

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

  置新汲县,治所在今扶沟县汲下村。

陈县、苦县、阳夏县、宁平县、扶沟县、固始县、新平县属兖州淮阳国;新汲县属豫州颍川郡;女阳县、阳城侯国、博阳侯国、西华县、长平县、宜禄县、项县、南顿县属豫州汝南郡。

新朝时期:

改淮阳国为新平郡;改颍川郡为左队郡;析汝南郡为汝坟郡、赏都郡。

改陈县为陈陵县;改苦县为赖陵县;改阳城侯国为新安县;改博阳侯国为乐家县;改西华县为华望县;改长平县为长正县;改宜禄县为赏都亭县。

东汉皆复旧制。

东汉时期:

废宜禄县,后复置。

废固始县、博阳侯国。

改女阳县为汝阳县。

废阳城侯国入汝阳县。

置武平县,治所在今鹿邑县庙王庄。

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

  置扶乐县,治所在今太康县清集镇扶乐城。

东汉章和元年(87年):

改淮阳国为陈郡。

章和二年(88年):

改陈郡为陈国。

陈县、新平县、阳夏县、宁平县、苦县、扶乐县、长平县、武平县属豫州陈国;新汲县属豫州颍川郡;汝阳县、项县、西华县、宜禄县、南顿县属豫州汝南郡;扶沟县属兖州陈留郡。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

改陈国为陈郡。

东汉后:

废宜禄县。

三国魏时期:

封曹植为陈王,改陈郡为陈国,后曹植之子曹志徙封济北王,复改陈国为陈郡。

西晋时期:

废扶沟县入新汲县。

废西华县、长平县、扶乐县。

废宁平县入苦县。

西晋永康元年(300年):

复置西华县、长平县。

陈县、新平县、项县、长平县、阳夏县、武平县、苦县属豫州梁国;新汲县、西华县属豫州颍川郡;南顿县、汝阳县属豫州汝南郡。

西晋惠帝时期:

置南顿郡,治所在南顿县。

西晋末:

复置扶沟县。

西晋后:

废新平县。

东晋时期:

废武平县。

析汝南郡置汝阳郡,治所在汝阳县。

置和城县,治所在今项城市秣陵镇北。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

废扶沟县。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

改苦县为谷阳县。

南朝宋时期:

改项县为项城县。

陈郡徙治项城县。

废陈县入项城县。

废长平县、阳夏县。

北魏时期:

项县徙治废陈县城。

复置长平县、阳夏县。

置白水县,治所在今淮阳区东北;置东燕县,治所在今郸城县东北;置襄邑县,治所在今西华县北;置平乡县,治所在今项城市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

废长平县,后复置。

废阳夏县。

北魏太和三年(479年):

置南阳县,治所在今淮阳区东。

太和七年(483年):

废南阳县,后复置。

太和十二年(488年):

复置阳夏县。

北魏正始中:

复置武平县。

东魏时期:

置邵陵县,治所在今沈丘县境。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

置秣陵县,治所在今沈丘县。

置丹杨郡,治所在秣陵县。

南朝梁时期:

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

改北扬州为殷州。

东魏时期:

东魏武定六年(548年):

复改殷州为北扬州。

北齐时期:

废谷阳县入武平县。

废平乡县入南顿县。

废南顿县入和城县,和城县徙治废南顿县城。

废南顿郡。

废长平县、东燕县、邵陵县、南阳县、白水县、襄邑县。

改北扬州为信州。

改西华县为长平县。

扶沟县徙治今扶沟县城。

置淮阳郡,治所在阳夏县。

北周时期:

改信州为陈州。

隋朝时期:

废新汲县入扶沟县。

隋开初:

改项县为宛丘县。

开皇元年(581年):

  置柳城县,治所在今西华县西。

开皇三年(583年):

废陈郡、汝阳郡、淮阳郡。

改秣陵县为项城县。

开皇六年(586年):

复置谷阳县。

置郸县,治所在今郸城县。

开皇七年(587年):

改阳夏县为太康县。

开皇十六年(596年):

析陈州置沈州,治所在项城县。

析武平县置临蔡县,治所在今淮阳区临蔡镇。

析汝阳县置溵水县,治所在今商水县。

复置扶乐县。

开皇十八年(588年):

改武平县为鹿邑县,徙治今鹿邑县鹿邑城。

改长平县为鸿沟县,徙治今西华县。

隋大业初:

废沈州。

废汝阳县入溵水县。

废临蔡县入宛丘县。

改和城县为南顿县。

大业三年(607年):

改陈州为淮阳郡。

改鸿沟县为西华县。

宛丘县、西华县、溵水县、扶乐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县、南顿县、柳城县、郸县属淮阳郡(陈州);扶沟县属颍川郡(许州);谷阳县属谯郡(亳州)。

隋末:

废柳城县。

唐朝时期:

废郸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

改淮阳郡为陈州。

改西华县为箕城县。

析宛丘县复置新平县。

武德四年(621年):

复置沈州。

复置新汲县。

置颍东县,治所在今项城市南。

武德六年(623年):

废南顿县入项城县。

武德八年(625年):

废新平县入宛丘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

废沈州。

废新汲县。

废扶乐县入太康县。

废箕城县入宛丘县。

废颍东县入项城县。

唐乾封元年(666年):

高宗以玄元皇帝老子生于谷阳,改谷阳县为真源县。

唐载初元年(689年):

改真源县为仙源县。

武周长寿元年(692年):

复置箕城县,更名为武城县。

武周证圣元年(694年):

复置南顿县,以县有光武祠,更名为光武县。

武周神龙元年(705年):

复改武城县为箕城县。

复改仙源县为真源县。

唐景云元年(710年):

复改箕城县为西华县。

复改光武县为南顿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

复改陈州为淮阳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

复改改淮阳郡为陈州。

宛丘县、太康县、项城县、溵水县、南顿县、西华县属河南道陈州(淮阳郡);扶沟县属河南道许州(颍川郡);鹿邑县、真源县属河南道亳州(谯郡)。

北宋时期: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赵匡胤为避父赵弘殷讳,改溵水县为商水县。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

改真源县为卫真县。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

废南顿县入商水县、项城县。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

复置南顿县。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

升陈州为淮宁府。

宛丘县、项城县、商水县、西华县、南顿县属京西北路淮宁府;扶沟县、太康县属京畿路开封府;卫真县、鹿邑县属淮南东路亳州。

金国时期:

复改淮宁府为陈州。

宛丘县、项城县、商水县、西华县、南顿县属南京路陈州;太康县、扶沟县属南京路开封府;卫真县、鹿邑县属南京路亳州。

元朝时期:

元至元二年(1265年):

废南顿县、项城县入商水县,寻复置。

废卫真县入鹿邑县,鹿邑县徙治废卫真县。

宛丘县、西华县、商水县、南顿县、项城县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陈州;扶沟县、太康县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汴梁路;鹿邑县属河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归德府亳州。

明朝时期:

明洪武初:

废商水县、南顿县。

废宛丘县入陈州。

洪武四年(1371年):

复置商水县。

明宣德三年(1428年):

项城县徙治殄寇镇(即今项城市秣陵镇)。

明弘治十年(1497年):

置沈丘县,治所在乳香台(即今沈丘县老城镇)。

商水县、西华县、项城县、沈丘县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陈州;太康县、扶沟县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鹿邑县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归德府。

清朝时期: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升陈州为陈州府。

置淮宁县,治所在今淮阳区,为陈州府治。

淮宁县、商水县、西华县、项城县、沈丘县、太康县、扶沟县属河南省陈州府;鹿邑县属河南省归德府。

民国二年(1913年):

废陈州府。

改淮宁县为淮阳县。

淮阳县、商水县、扶沟县、西华县、沈丘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县属河南省豫东道。

民国三年(1914年):

改豫东道为开封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

撤开封道,辖县直属河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淮阳县、商水县、扶沟县、西华县、沈丘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县属河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河南革命根据地析商水县置周口市,治所在周家口(在今周口市川汇区)。

1949年:

周口市、淮阳县、商水县、扶沟县、西华县、沈丘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县属河南省淮阳专区。

淮阳专区治所在淮阳县。

1950年:

沈丘县徙治槐店(即今治)。

1951年:

析鹿邑县、淮阳县、沈丘县设郸城办事处,属淮阳专区。

1952年:

周口市并入商水县。

改郸城办事处为郸城县,属淮阳专区。

1953年:

复设周口市。

项城县徙治水寨镇(即今治)。

撤淮阳专区。

周口市、商水县、扶沟县、西华县改属河南省许昌专区。

淮阳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县改属河南省商丘专区。

1958年:

周口市并入商水县。

撤商丘专区,淮阳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县改属河南省开封专区。

1961年:

复设商丘专区,淮阳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县改属商丘专区。

1965年:

  析许昌专区、商丘专区设河南省周口专区,淮阳县、商水县、扶沟县、西华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县改属周口专区。

周口专区治所在商水县周口镇(即今周口市川汇区)

1969年:

改周口专区为周口地区。

1980年:

升商水县周口镇设省辖县级周口市,由周口地区代管。

1993年:

改项城县为省辖县级项城市,由周口地区代管。

2000年:

撤周口地区,设地级周口市。

改县级周口市为川汇区

周口市辖川汇区、淮阳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沈丘县、郸城县,代管项城市。

2019年:

改淮阳县为淮阳区。

相关推荐

​八路军炮轰万第,赵保原雪夜逃窜

​八路军炮轰万第,赵保原雪夜逃窜

89

八路军炮轰万第,赵保原雪夜逃窜 早在1944年下半年,罗荣桓就给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发电,指示他们应该考虑胶东将来的前途,胶东将来归谁?最关键的是看能不能把赵...

​撼动酷睿轻薄本格局 AMD锐龙APU R5 2500U首测!

​撼动酷睿轻薄本格局 AMD锐龙APU R5 2500U首测!

199

撼动酷睿轻薄本格局 AMD锐龙APU R5 2500U首测! 笔记本电脑是目前PC市场最有生命力和价值回报的平台。虽然笔记本在绝对性能上弱于台式机并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但也正是这些制约条件...

​诉讼证明责任的理解与运用

​诉讼证明责任的理解与运用

127

诉讼证明责任的理解与运用 小编/曾庆鸿律师 一、概述 在司法活动中,证明责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这两天查阅了大量的证据法学书,对证据法学理论证明责任的观点有很多,...

​民国文坛风流谱-新月派著名人物罗隆基外传

​民国文坛风流谱-新月派著名人物罗隆基外传

61

民国文坛风流谱-新月派著名人物罗隆基外传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安福武功山 罗隆基(1896年8月14日-1965年12月7日),字努生,别名生辉、野度,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人。早年留学欧美...

​108张照片,告诉你广州街头的“满汉全席”!

129

108张照片,告诉你广州街头的“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 ,曾是我大中华美食的最高水准。宫廷版的满汉全席有整整320道菜。后流入民间,广州的酒楼一度以“承接满汉全席”为荣。民...

​融合浪漫与现实的大师:戈雅

79

融合浪漫与现实的大师:戈雅 戈雅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画风多变,在壁画、油画、版画等方面均留下了诸多伟大作品。 《自画像》,1815年,油画 他的艺术与18、19世...

​悬案集中营:国内至今未破的十大悬案盘点

96

悬案集中营:国内至今未破的十大悬案盘点 1.南大碎尸案 南大碎尸案,又称南京“1·19”碎尸案、刁爱青案,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韩国1971年实尾岛事件

​韩国1971年实尾岛事件

78

韩国1971年实尾岛事件 韩国电影《实尾岛 》,它向世人介绍了韩国「 684 部队」。 这是一支历史上真实存在、被政府哄骗着去赴死的队伍。 在此之前,除了美韩政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

​人类简史

107

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 第一部分: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人类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通过考古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我们了解到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是一...

​天下第一角-中华麒麟角揭谜(作者 杨永明)

​天下第一角-中华麒麟角揭谜(作者 杨永明)

59

天下第一角-中华麒麟角揭谜(作者 杨永明) 2011年,在对自杞国文化遗存物的收集中我意外地得到一只巨角,巨角高58厘米,底径16厘米,重4000克,透身金黄,许多地方其表壳已欲剥离...

​西藏那些你要知道的事之苯教

​西藏那些你要知道的事之苯教

114

西藏那些你要知道的事之苯教 虽然现在西藏是以信仰佛教为主,但是佛教是外来文化,西藏本土古老的宗教其实是苯教,也称苯波教。最开始的苯教是原始苯教,后来辛饶弥沃创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