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新四军三名领导叛变,一人枪杀项英,一人是主席好友

~~~~~~~~~~~~~~~~~~~~~~~~
【01】爆发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的名义,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代电(即“皓电”),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朱德于11月9日复电(即“佳电”),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荒谬命令和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诬蔑,同时为顾全抗日大局,表示可以将皖南新四军移到长江以北。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前进。

两天后,当转移的部队进行到皖南泾县的时候,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司令官顾祝同以“违抗中央发布的移防命令,偷袭并围攻了国军的第40师……”的理由,突然对新四军军发动了袭击。
顾祝同、上官云共出动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多人对新四军进行包围,兵力比是悬殊的八比一。
8日,陷入重围。众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进行抗击,血战七昼夜,但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与顽军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至此,一场早有蓄谋的阴谋——皖南事变爆发。
–––––––––––––––––––––––––
【02】背叛
皖南事变如一颗惊雷在宁静的夜空炸响,这不仅是一场血与火的战斗,更是一次信仰与背叛的较量。
叛徒,这是个可耻的名称。在抗战年代,正是由于出现了叛徒,导致了很多革命战士都倒在了血泊之中,对于叛变的行为,恨不能人人得而诛之。
皖南事变发生,军中现三只“鼹鼠”。鼹鼠之所以是叛徒、间谍的代名词,是因为鼹鼠不喜欢白天,总是在夜里的洞中活动,总之就是见不得光。而皖南事变中这三个叛徒,也做着见不得光的勾当,违背良心,背叛同胞,良知已被那国民党反动派腐蚀败坏。

刘厚总,出生于农民家庭,为了吃饱饭与他的哥哥一起投身于农民运动,成为骨干力量的同时加入到游击队当中,并在“七七事变”爆发后加入新四军。
但长期不受约束的游击队生涯使他染上了一身恶习,在送到党校接受学习改造失败后,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无奈只得将刘厚总留在自己身边,这一举动为我军的重大牺牲埋下了伏笔。
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主要领导干部在山洞中临时藏身,项英将随身携带的经费交给刘厚总保管,这让他起了贪念,想起顾祝同对自己的拉拢,于是……

1941年3月13日,随着几声罪恶的枪声响起,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和几位干部,倒在了刘厚总的枪口之下。
赵凌波出身与四川,与刘厚总一样家境贫寒,于是便加入到川军当中,被我军俘虏之后,凭借对四川当地地形的熟悉在“第六次反围剿”当中做出贡献,被任命为红军第75师政委。
后来凭借军功担任新四军参谋处处长,不久调任红军第一纵队副司令。这一职务的降级使的赵凌波心生不满,于是便接受了顾祝同的拉拢,在被俘后叛变。
赵希仲出生于陕西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与前两位出身贫困不同,赵希仲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与林彪等人为同一期校友。并在北伐战争期间结识了毛泽东并加入到中国共产党。
长征结束后,赵希仲留在陕北担任红军大学步兵学院军事教员。新四军成立后,赵希仲担任教导总队训练部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等职务。皖南事变后,赵希仲被国民党俘虏,并且开始卖主求荣。
–––––––––––––––––––––––––
【03】伤痕
这些叛徒的背叛,成为了新四军历史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一位幸存的战士说:“他们或许以为选择了更容易的路,但历史和良心的审判是无法逃避的。”
刘厚总在枪杀项英等人后,并没有赢得国民党军的信任,并被关入到了“渣滓洞”中。直到1948年才被释放。
但此时国民党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在深思熟虑后,他隐形埋名回到老家江西新余县做了一名账房先生。
1952年,在新余进行户口审查时,刘厚总的真实身份被发现,陈毅亲自致电,要求执行枪决。8月,得到了人民的审判,在南昌市被枪毙。

赵凌波背叛后,顾祝同将他任命为了绥靖司令部的反共副专员,多次对安徽地区游击队进行清缴,造成重大损失。
1942年5月,他企图侦察新四军的军事情况和武装力量之际,被我军第五十七团二连的指导员认了出来,这才揭露开了他的真面目。在将其押解到师部的路上赵凌波企图逃跑,被乱枪射死。
赵希仲背叛后,讽刺的是,他依然干着“教员”的工作,但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他的教化对象是被俘虏的新四军士兵。
在此期间他两次被日军俘虏,又两次被释放。最终导致国共两党都对其执行抓捕。赵希仲开始过上东躲西藏的日子,直到建国以后,他的身份被扒出,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赵希仲保住了最后的气节,因拒绝做伪证受尽精神折磨,于1968年选择跳河自尽。
–––––––––––––––––––––––––
【04新生】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皖南事变后,陈毅担任新四军军长,着手重建工作。新四军的幸存士兵约2000人,经历了极限的逃亡和重建。

这些士兵中,有的满怀悲痛和愤怒,有的则坚定信念,更加铁石心肠。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重建队伍,誓要为战死的同志们报仇。
在这场事变中,新四军的英雄们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勇气和坚定。他们不畏强敌,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信仰和尊严。即使在绝望中,他们也没有放弃战斗。
一位老兵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我们虽然失去了许多战友,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
-End-
首发|山河旧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